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粤]节能住宅再受关注 08年底实现节能50-60%目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8-27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转自新快报  作者:新快报
核心提示:[粤]节能住宅再受关注 08年底实现节能50-60%目标

      我国近年来对建筑节能工作越来越重视,一再指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和普及节能技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人大审议的节约能源法修订草案中,节能己被确定为基本国策。2007年7月5日,中山市建设局正式行文要求,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提高建筑性能为目标,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到2008年底实现节能50-60%的目标。

  首个节能示范小区花落中山

  在市建设局的指导和大力推荐下,坐落于中山市东区孙文东路上的顺景新一居顺利成为广东省首个节能示范小区。2007年8月15日上午,顺景新一居住宅小区举行了中山市建筑节能经验交流及示范小区现场观摩会。

  据了解,在全省43个申报项目中,中山市顺景新一居唯一通过审批,被广东省建设厅授予“建筑节能示范小区”。据中山市建设局总工程师杨绍祺介绍,该项目工程的节能设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从规划设计开始,对小区的室外自然通风进行分析;对户型的室内自然通风进行分析;最后按《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对单体建筑进行节能设计。

  据顺景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房地产开发的品牌企业,广东顺景实业有限公司一直以来坚持以“实用主义”的原则进行房产开发建设。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意识到注重建筑节能设计,实现房屋的低耗能,不仅仅是国策,而且确确实实能给用户带来更实在的好处。降低房屋的能耗正是“实用主义”的一种新体现。在这一新的形势下,公司对顺景新一居三期工程实行了从节能设计到实施的全面实践。

  节能建筑符合中国国情

  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在“节能省地生态—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资源消耗多,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从1993年起,我国已成为能源净进口国,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能源缺口为8%,石油、天然气的进口依存度将上升到23%和20%。我国国土辽阔,但可耕地面积少,仅占国土面积的1/13。我国水资源短缺现象日益严重,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约2/3的城市缺水,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瓶颈。中国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是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开发成本增加是最大障碍

  建筑节能的重点是在保温和隔热这两个方面。一旦真正优良的保温材料被使用,在未来的使用过程中就可以节省大量的能源。但是在建设的初期,成本的增加也会让很多的开发商望而却步,这也是目前发展节能建筑最大的一个障碍。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绿色建筑的广阔市场和发展空间,已为许多跨国企业和机构所关注,一些企业已相继进入了中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相关领域,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自然资源是建筑节能根本

  建筑物节能、生态,并非都要用最贵、最新的材料和技术。时下有的住宅小区,标榜采用多少项节能高新技术,但房价不菲。殊不知,不少高科技材料在其生产过程中都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而且一次性投入巨大,今后日常的维护费用也是相当昂贵的,所以充分利用好自然资源非常重要,如阳光与风力。

  目前一些先进国家推广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维护成本不高,却能净化城市空气和降温。据东京的一项测试,屋顶绿化达到8%就可降低城市中部气温一度。在商业群房顶上采用土丘设计,不仅避免了楼顶反射热能,还能蒸发水汽,微风一吹,清新的空气就会扑面而来。

  中山建筑节能抓好五方面

  中山市相关部门对建筑节能也是非常重视,在不久前召开的建筑节能经验交流及节能示范小区现场观摩会上提出,下一阶段,要结合中山的具体实际,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与方法,遵循“标本兼治、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强化管理”的原则,深入推进市建筑节能工作,重点抓好五个“进一步”。

  一是要进一步深入贯彻国家、省和市的建筑节能相关政策和标准,努力确保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二是要进一步强化闭合式管理,构建制度化、规范化的全过程监管长效机制;三是要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节约能源和优化用能;四是要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激励、引导和扶持措施,创新运作机制和模式,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向纵深健康发展;五是要进一步培育和推广更多高标准、高质量的节能示范工程,促进全市建筑节能工作上新台阶。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