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建材上游产品急缺中小企业进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7-27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转自中国经营报  作者:中国混凝土网
核心提示:建材上游产品急缺中小企业进入

      在中国建筑业风风火火的2005年,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在大中华地区的销售额达23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合资公司的利润。现在,陶氏公司基本上已经成为中国胶乳产品的“巨无霸”,胶乳产品普遍用于建筑领域中涂料、塑料制品和板材的制造领域。随着需求量的增加,陶氏也曾发布产品的涨价信息。

      与陶氏相比,胶乳产品下游企业的处境有些水深火热。渠道不畅,原料价格提高,国内的建材生产商正面临着生产成本提高的危机。虽然一些家具、涂料、保温材料的制造企业已经明确了涨价意图,可实际上,“由于同类产品竞争加剧,促销频繁,导致平均利润正在下降。”一位建材企业的市场经理这样评价产品所处的阶段。
    
      2006年,生产了10年环保涂料的崔国正着手“重组”企业。“涂料行业竞争太激烈,建筑行业回款也非常困难,所以企业正在考虑转型。”崔国介绍,自己的企业分为涂料生产车间和乳液原料生产车间两部分,其生产出来的乳液被用作涂料加工的原料。
   
      “最近向我购买涂料的人不多,但是购买乳液原料的企业倒是不少。这些购买乳液原料的企业多是涂料工厂,并且有大有小。”崔国发现自己生产的乳液原料受到客户的青睐,原因是这种乳液耐紫外线性能较好,价格又低。于是,崔国打算把涂料厂整体变为乳液厂,为其他企业生产原料。
   
     
具有特殊功能的原料受青睐
   
     
大企业的动作也佐证了崔国对上游商机的判断。近日,美国陶氏化学宣布,将 “砸”下两亿美元在张家港建设一座建筑化工原料的生产基地,主要生产醇醚产品、丁胶乳产品以及隔热保温板。
   
     
崔国并没有为国外企业的市场扩张而表现得胆战心惊,“由于在建材成品领域价格的档次差距很大,所以在原料领域,需求高档品和中低档产品的企业都有各自不同的市场,而特殊功能的国内产品市场缺口更大。”
   
     
据悉,国外乳液产品的价格一般比国内乳液产品的价格高15%,同时产品品质也要好于国内产品。
   
     
在价格不等的情况下,许多企业还是对国外产品趋之若鹜。“主要是由于达到特殊标准的国内产品比较少。”固华建筑科技材料公司原料采购的人士称,“我们对原料的耐老化和抗紫外线性能都要求很高,但是达到这两项特殊标准的国内产品则比较少。”
   
     
据了解,耐老化和抗紫外性能并非只有大型企业掌握着核心技术,许多中小企业都能够达到产品的生产标准,但是多数企业并没有看到这一点。 “‘细分市场’在原料领域还不够充分。因此,具备特殊功能的原料市场前景乐观。”崔国表示。
   
     
其实,创办这样一个企业并不是件难事,“进入原料生产领域的门槛很低,只要投资几十万元,技术也只要稍加改进。但是细分的市场、找准方向后,赚钱要比下游企业容易多了。”崔国对自己的选择非常自信。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