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沙钢前三季度固体废渣销售收入达3.1亿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10-11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混凝土网
核心提示:沙钢前三季度固体废渣销售收入达3.1亿元

    今年以来,沙钢集团公司回收焦化副产品、各种矿渣、气体及废旧物资等,1-3季度创造了销售收入7.8亿元的好成绩。

    公司充分发挥钢渣粒化和矿渣微粉生产线的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将钢渣、高炉水渣等固体废物进行深加工,制成高附加值产品销售,前三季度固体废渣销售收入达3.1亿元。其中钢渣收入达6574.1万元;恒昌制粉厂将高炉水渣制成微粉供给水泥厂制成绿色水泥,今年截至目前已经创造效益1.5亿元。

    公司综合销售处还与各生产车间集思广益,变废为宝,最大限度回收各类废旧物资。综合销售处深入现场对各部门回收的各类废旧物资进行实地了解,对能够修旧利废再次利用的交有关部门处理,对不能再次利用的,分门别类建立详细的电子档案,以便保存和快速查询。同时,在最短的时间内有针对性地联系好客户,迅速制定招标方案进行招标。今年,公司还将各种废塑料、废木板、废纸等进行集中存放招标销售,前三季度共销售各类废旧物资1657.8万元。 

[背景链接]http://business.sohu.com/20061010/n245705993.shtml

打造新苏南 废物利用增新值

  记者:“我现在是在江苏省最大的钢铁厂沙钢集团,我们知道在炼铁的过程当中,会产生很多的像这样的废渣,就是我手上这种,也就是我们在传送带上看到的这些,过去的时候,这样的废渣几乎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但是现在同样的废渣每年可以为沙钢创造几个亿的收入,我现在很想知道,沙钢人是怎么样把这样的废渣变废为宝的,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现在我手上拿的这种白色的像面粉一样的物质叫做矿渣微粉,就是沙钢集团生产的,这种微粉是生产高质量水泥的一种非常好的材料,也正是这样一种微粉每年给沙钢集团带来了几亿元的收入,而实际上这样一种微粉也正是这样一种刚才我在炼铁车间里边拿到的矿渣生产出来的,就这样,没有用的矿渣就变成了一种非常有用处的微粉,而为了生产这样一种矿渣微粉,我们注意到沙钢集团投资了2.6亿来买这套设备,而这2.6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完全收回了。”

  位于苏州的沙钢集团是江苏最大的钢铁企业,每年消耗的标准煤超过600万吨,是苏州、无锡和常州三地最大的能耗大户,这样的标志性企业能否向低能耗低污染转型,这是新苏南模式能否成功的一个风向标。

  李源潮:“你是生产大户,是我们创造利税的大户,同时你也要做环保的大户,做节约的大户,做循环利用的大户。”

  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沙钢调研时,和李源潮交谈的人叫沈文荣(沈文荣新闻,沈文荣说吧),他是这家民营钢铁企业的掌门人,其实对于节约环保的好处,沈文荣心里的帐,算得非常清楚。

  “像我们钢铁在能源消耗,在整个制造成本当中比重要占到35%到40%,单是制造成本了,不包括原料,这个比重很大的。”

  想走节约之路,却不一定能走得上,沈文荣告诉记者他的苦恼。

  沈文荣:“技术问题是重要问题。”

  节能降耗,需要先进的技术,谁来帮助沈文荣这样的企业家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呢?记者在沙钢采访的时候,恰巧碰到苏州节能中心正在对沙钢的电耗进行监测。

  苏州节能中心主任贝荣华:“看得出,它有没有节电的潜力,像这个基本上就没有了,已经达到了一种极限,应该说已经达到了极限。”

  监测完电耗之后,苏州市节能中心又开始监测沙钢锅炉的保温情况。

  “目前它的炉壁温度这一点测出来是49度,46、47按照国家标准,它是不能大于50度,说明它的保温还可以。”

  政府成立节能中心是苏南地区的一项发明,几乎每一个地级市都有这样的机构,比如苏州市年耗煤3000吨以上的企业共有706家,每一家都在贝荣华他们的监测之下。

  “一个就摸清企业的家底,用能的家底,第二个找出企业的存在节能的潜力。”

  对于苏州的706家能耗大户来说,贝荣华就像是一个铁面判官,如果企业在节能方面有缺陷,必须要进行整改;而有些时候,贝荣华又像是个财神,他不仅帮助企业提升效益,你做得好,他还会给你带来奖励。

  “我们苏州今年拿出940万元奖励,一共有22家企业,都是在电上管得好的,沙钢是第一管得最好,第一名拿到70万元,还有的拿到60万元,最少的拿到30万元,在其它方面节水节煤气,现在煤气基本上不排空,余热余压进行热效率的评审,也是我们来做的,也是合格的类似的奖励,电可以减免四个亿度,一年估计省几百万元。”

  目前江苏省80%的能耗集中在工业领域,而工业的能耗又集中在全省2276家高能耗企业上,如何有效降低能耗降低污染,江苏的做法是,对这2276家企业一家家进行监控管理,整改到位,但江苏全省节能中心的工作人员加在一起不过几百人,他们怎样能够日复一日地监管这数千家企业呢?

  李源潮:“就是一个市场倒闭机制,我们要让节约的人得利,让浪费的人吃亏,不能让它倒过来,所以我们现在在很多方面,我们实行一个监督机制来对那些高能耗的设备,我们认为是落后设备,落后生产力,进行强制淘汰,同时我们还实行一种鼓励的机制,最后我们还实行法律保障机制,就是关于节能,建设节约型社会,我们都通过人大的立法,通过政府的立规,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