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日本“扛住”6.2级强震三大努力造就防震强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6-27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转自新京报  作者:曾嘉佳
核心提示:日本“扛住”6.2级强震三大努力造就防震强国
  7人受伤无人死亡,此前同震级地震在印尼造成近6000人遇难

  当地时间6月13日清晨5时左右,日本九州和四国地区发生里氏6.2级地震,造成7人受伤,但无人死亡。上月,同样震级的地震在印尼造成近6000人死亡。

  高速列车减速行驶

  本次地震发生于12日凌晨5点01分。震源位于日本大分县的中部,深约146千米。根据日本国内使用的地震7级强度标准,本次地震为“弱5级”。该级别的地震可以使道路和部分抗震强度低的楼房坍塌。

  本次地震造成由广岛开出至东京的新干线列车减速行驶,最长延误53分钟。列车运行安排一度被打乱,一些列车班次被取消。另外,地震造成当地部分电梯停止运转。

  地震发生之际,一位82岁的老太太正带着宠物狗散步。受惊的宠物撒腿狂跑,老太太因此摔断了一条腿,尽管不是直接因为地震,但这名老太还是被算到伤者中。根据日本警察厅的报告,在本次地震中受伤的7人目前伤势稳定,均无生命危险。

  日本九州和四国地区的核电站和炼油厂也受到地震影响,但震后不久即恢复了正常运转。

  日本气象厅官员估计不会发生强烈余震,也没有海啸危险。

  6级以上地震两成在日本

  日本作为地震多发国,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大约有20%发生在日本。上个月27日,发生在印尼的里氏6.2级地震造成了5855人死亡。

  一直以来,日本运用其国家财富,在加固基础设施方面不遗余力。去年在日本造成轩然大波的建筑师伪造居民楼抗震标准事件,结果是日本政府掏出了6600万美元,要求受害者搬出“一旦发生中级地震就有可能倒塌”的危楼。 
    
  ■专家连线

  三大努力造就防震强国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问题专家接受本报采访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问题专家杨冬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分析,日本依靠在技术、人力和组织三大领域的努力成为防震强国。

  杨冬说,技术因素是防震减灾的基础。为了找出防震的最佳方法,日本建造了世界最大震动平台,利用实体建筑实验,以期找出建筑物最佳抗震设计。为确保防震措施和技术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日本还有专门的防震设备研究机构和生产厂家。

  杨冬分析,人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在日本,无论是成人还是孩童,都要接受经常性的防灾训练,内容既包括有关地震的知识,还包括在灾害发生后,应该怎样正确行动。正是在这种经常性和专业化的教育之下,民众对地震灾害的“耐受度”不断地增强。

  杨冬还分析说,在防震抗震的过程中,政府作用和法律保障不可或缺。1923年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就制定法律,要求建造房屋的时候必须计算防震程度,1995年更规定了建筑防震标准。

  杨冬说,发生灾害之后,防止损失扩大的关键就是救灾。

  日本不仅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就建立了地震观测网,更每年进行防灾演习,“这样就能保证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快速反应和救援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同时通过演习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危机管理机制”,杨冬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