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建设者4年半的艰难施工,全国第三公路长隧——沪(上海)蓉(成都)西高速公路龙潭隧道全线贯通。
龙潭隧道位于“鄂渝咽喉”的鄂西山区,左右线共长17.2公里,集溶洞、暗河、突水涌泥、断层、偏压、岩爆、高地应力等地质灾害于一体,2004年8月开工以来,隧道的突水涌泥就有上百次,每次少则处理几天,多则近半年……龙潭隧道被誉为我国高风险岩溶隧道施工领域的“珠穆朗玛峰”。
为攀登这座高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中国地质科学院桂林岩溶地质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光辉等30多位专家学者,先后5次到龙潭隧道考察、研讨,确定了突水涌泥、高地应力软弱围岩大变形侵限等地段的处置方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湖北省交通厅副厅长、沪蓉西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徐健说:“龙潭隧道是我国目前高速公路施工条件最艰苦、地质状况最复杂的高风险岩溶隧道。”
中国铁建14局建设者组织了“帷幕注浆”、“岩溶处理”、“光面爆破”等6个科技攻关小组,积极与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联合,采用TSP203超前地质预报、探地雷达,红外线探测仪等地球物理无损探测技术,对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进行全方面立体式的预报。建设者先后战胜了多种地质灾害,解决了4.3公里独头掘进、3公里单向通风等难题,有3项技术成果获国家级奖。2008年9月5日,龙潭隧道右线贯通,中线误差仅为5厘米,创下了湖北省特殊地质特长隧道贯通精度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