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京沪高速铁路开工两年成绩斐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4-19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人民铁道网
核心提示:京沪高速铁路开工两年成绩斐然
  两年前的4月18日,京沪高速铁路开工建设。那时,这条铁路还只是停留在我们脑海中的美妙图景;两年后,春天的油菜花再一次盛开,京沪高铁的一座座桥梁已经飞架在大地之上,矗立在我们眼前。

  目前,全线基础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制架梁任务基本完成,轨道施工顺利展开,站房建设有序推进,四电施工准备完毕,整体工程达到形象进度。

  京沪高铁开工建设两年来,成果丰硕。重点工程全面突破,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西渴马隧道、淮河大桥、济南黄河大桥等重点难点控制性工程相继建成。工程质量得到保证,2009年全线组织质量检查检验220万批次,合格率为100%,主体工程实现 “零缺陷”目标。技术创新成效显著,在高速铁路桥隧施工、工程材料等方面取得一批技术创新成果,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对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节约建设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环保措施有效,创新环保施工方案,推广环保技术,沿线土地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和保护,水土保持措施及时,施工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风景名胜区环保措施到位。京沪高铁的建设对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开工两周年之际,京沪高铁建设又取得新突破。全线Ⅱ型轨道板生产和铺设技术已经成熟稳定,先导段Ⅱ型轨道板铺设进展顺利,全线Ⅱ型轨道板铺设将于4月底之前全面展开。

  Ⅱ型轨道板无砟轨道施工是高速铁路轨道工程的核心,技术体系复杂,现场控制难度大,在冬季极其不利的条件下,全线防水层和底座板施工已经全面展开。

  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大量揭板试验,总结了砂浆配制技术和灌注技术,稳定了原材料和配合比,形成了成熟的灌注工艺。从先导段Ⅱ型轨道板的铺设情况看,Ⅱ型轨道板精调、砂浆灌注等重要工序顺利开始施工,效果良好,制约铺设的 “瓶颈”已经消除。值得一提的是,施工单位自主研发了一场二线84块板预制生产线、普通掺和料和硅酸盐水泥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Ⅱ型轨道板生产成套技术和材料体系。

  在先导段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桥上有限的作业空间内,分工明确的专业化队伍在不同区域内各司其职,就连用喷水枪清洗灰尘与湿润的工作都由专人负责。Ⅱ型轨道板全部有设计编号,铺设时对号入座,不可张冠李戴随意摆放。Ⅱ型轨道板精调要求严格,精度以0.1毫米计量。砂浆灌注是Ⅱ型轨道板铺设中的一道关键工序。砂浆层有调整、支承、黏结、缓冲四大功能。Ⅱ型轨道板铺设完后,砂浆层将所有的误差最后消除,保证线路的平顺性。砂浆层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阻尼,对列车荷载起到缓冲作用,也有利于提高乘坐舒适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