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4月21日公告称,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30,00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5.7亿元,投资于大吨位起重机产业化、建筑基础地下施工设备产业化、全球融资租赁体系及工程机械再制造中心建设、社会应急救援系统关键装备产业化、中大型挖掘机产业升级等十大项目。
中联重科同时公布的年报显示,200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49亿元,同比增长50.99%;实现净利润15.69亿元,同比增长17.68%。每股收益1.032元。公司拟每10股派现金红利1元;并派发股票红利1股。2009年公司计划实现营业收入190亿元,净利润20.2亿元。
解读年报 喜中带忧
此前业内普遍有一种观点认为政府出台的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将使机械工程类上市公司受益。依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韩学松估计4万亿元中会有5%至8%(即1990亿元左右)购买工程机械设备。但从宏观经济政的解读上,后续的政府经济刺激方案可能更多的关注于民生、消费及结构调整等相关行业,大手笔的基础建设投资有可能暂时不会出台,未来四年内市场可预期增量比较有限平均约为497.5亿元(不排除国家有新的建设方案)。而此前的2007年、2008年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连续两年同比增长约37.17%,30%,2008年对外出口增长更是达到72.2%,2009年在经济危机实体经济下滑总体需求下行的大环境下,政府刺激方案的增量部分可能还会与行业需求下滑成一定的对冲作用,故很难确保再有如此大比例的增长。
从公司的产品线看,主导产品为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机械、环卫机械和路面机械,其中混凝土机械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比重约占总量的35.6%,三一重工与公司存在同质化竞争关系,前者在混凝土机械类67920077.8万元,而中联为468236.7万元,两者合计约1147314.5万元,两者己占本行业市场份额的80%,未来市场增量有限的情况下很难出现较大的增长。另外由于混凝土机械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两大领域,而用于房地产混凝土泵送机械用量约占总销量的60%,因此目前房地产开工率下降对公司的产品销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未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也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起重机机械的收入和利润比重约占总量的50%。就起重机械本身来讲使用年限长达20年,更新需求很小, 所以也使起重机成为最难以把握的一个工程机械品种,因此很难保证2009年还能有同比例的增长。
从同行业公司比对看,表面上看三一重工略显逊色并且六年来业绩首次被中联重科超过,但如果抛开其金融投资损失的2.48亿元,三一重工实际的主营利润为17.22亿元,达到每股1.15元,还是优于中联重科的。
专家预计中国市场2010年占全球市场22%左右的市场份额,DOKA、HALFEN、MAN、SCANIA等世界级企业更是纷纷表示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并加大的开拓力度。国内企业徐工科技、广西柳工、山推股份、山河智能、三一重工等厂家也在加大出货量,加快消化高钢价库存必然使竞争过度,造成毛利大幅下滑。
2008年公司一口气并购了数家法人实体,有陕西新黄工机械有限公司、华泰重工制造有限公司、湖南中联重科车桥有限公司、信诚液压、意大利CIFA SPA有限公司,特别是CIFA作为公司最大一笔投资,公司的投入大约1.626欧元,约占CIFA 60%的股权,公司此项并购己使流动负债净增了232%,公告中对如何保证并购后的企业高效运转着墨不多,只简单对未来盈利做了预估而看不出增长的实质性动力。中国企业在海外做的类似并购到目前为止不论是购买技术的上汽,还是扩展市场的联想再早一点TCL,均对若干年的业绩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TCL更是因此一度沦为ST公司,很大程度上依赖出售部分资产才勉强扭亏。此前三一重工海外拓展选择的是在德国直接建立研发中心和设计部门这样相应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要小很多,而总投入约1亿欧元也远低于公司。2009年欧元区经济的持续走软也为短期内其业绩的提升带来了难度,借助其品牌增加出口亦面临压力,而CIFA 2008年四季度的销售低迷,出现了约 6,400万人民币的净亏损,2009财年继续为其输血客观上存在较大的可能性。今后一至二年内投资回报率是否能达到预期,仍有待商榷。而且依据欧洲的法律体系,如果收购运转不利,善后仍需要一笔巨大的支出止血成本也着实不低。
虽资产暴增 然前景堪忧
公司2008年总资产从2007年的853216.17万元聚增至2312199.41万元增长了171%,相应的总负债率也增至1777846.64万元同比增长了271%,爆增至76%以上。如扣除无形资产的增量比率(因进行一系列并购增值近485.20%)还会进一步增长,而公司未迅速“增肥”之前的2007年、2006年、2005年中公司的总负债一直保持在56—57%之间比较稳健与同行业的三一重工,徐工科技大体相似,现在各项指标明显存在较高的财务风险,反观后者的相关数据要稳健得多,如中联重科流动比率为1.200785,速动比率为0.6804而同期的三一重工流动比率为2.2027,速动比率为1.5441。
财报显示货币资金增加220.52%,应收票据增加61.28%,应收帐款净值增加119.73%,存货净值增加近96.50%,均与并购的法人实体有主要或相当大的关联,公司在进行一系列并购使资产规模迅速增大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运营压力。2007年公司主业营业收入为897356.14万元,依据利润参考毛利率为27.36%约为245516.64万元,而公司自身的营利尚不足以独立支撑一系列并购。公司实际上是通过发行公司债和商贷等多种融资渠道来完成上述收购的,公司长短期债约为20亿元,而长期借款约为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8亿(汇率按1:6.9)及1.23亿欧元的借款约合人民币11.07亿元(汇率按1:9)总计约合44.87亿元。必然带来财务成本的暴涨及还款压力的激增,如果公司按现有的规模平稳发展也有可能在末来蚕食掉公司50%或以上的利润.
在经济基本面暂时不能确定,行业景气下行的时候,在需求萎缩,信贷收紧,公司主营增长不能预期及财务指标频频预警的情况下,继续如此的高财务杠杆的扩张,快速提升产能(中线投资,短期无法显现投资收益),继续的维持高负债扩充产能风险被成倍放大,很可能导致出现亏损。(详见公示的增发募投)在存在如此多的不确定因素情况下,增发恐怕很难得到机构投资者的认可,此前已进入基金也已在持续大幅减仓,用脚投票,不能说不也是在传递一种悲观的预期。建议投资者谨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