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情况 » 正文

中国建材财务风险隐现 关联企业污染环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04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建材网
核心提示: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国资委”)管理的113家中央企业中,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建材集团”)以其高速兼并重组模式著称。
  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国资委”)管理的113家中央企业中,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建材集团”)以其高速兼并重组模式著称。

这一模式在其核心企业“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建材”)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中国建材于2006年在香港上市,彼时,其水泥业务几乎为零,八年后,水泥业务已成核心的中国建材以超过四亿吨产能位居全球水泥业第一。去年7月,中国建材集团以近345亿美元营业额第三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从零到世界第一,背后是一路以来兼并重组的逾300家水泥企业,其中大部分是民营企业。

如此规模的扩张自然带来产能的狂飙和资产规模的几何级增长,但隐忧也日渐显现。

关联企业污染环境

去年6月,NGO环保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名为《水泥业:责任投资之路尚远》的报告,该报告发布背景与近年中国大气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峻、众多地区出现大范围、持久性的灰霾天气密切相关。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量水泥企业存在污染问题,而其中作为行业龙头的上市公司也屡屡违规超标排放。”该报告称。

央企中国建材就在上述“行业龙头”之列。

通过对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开发的数据系统检索,中国建材关联企业涉及的环境监管记录近40条(见表一),关联方包括了中国建材水泥板块的四大水泥企业: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水泥”)、北方水泥有限公司(下称“北方水泥”)、南方水泥有限公司(下称“南方水泥”)和西南水泥有限公司(下称“西南水泥”)。这些环境监管记录最早可追溯到2006年,主要集中在2011-2013年。违规内容主要包括:违规设置排污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超标排放。

关联方

地区

环境监管记录年份

违规内容

湖州槐坎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湖州

2013、2011

烟尘、氮氧化物等超标

常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衢州

2013

氮氧化物超标

曲阜中联水泥有限公司

济宁

2013

氮氧化物、颗粒物超标

江西九江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九江

2013

氮氧化物超标

桂林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桂林

2013

氮氧化物、颗粒物超标

南京中联混凝土有限公司

南京

2013

污处设施不正常使用

邓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

南阳

2013

违规设置排污口

莒县中联水泥有限公司

日照

2013

涉嫌氮氧化物超标排放

日照中联水泥有限公司

日照

2013、2010

涉嫌氮氧化物超标排放

德州中联大坝水泥有限公司

德州

2013

氮氧化物超标

淮海中联水泥有限公司

徐州

2013

排污信息缺失

桐庐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杭州

2013

烟尘、氮氧化物超标

富阳山亚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杭州

2013、2012

烟尘、氮氧化物等超标

湖南坪塘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长沙

2012

颗粒物超标

湖南金磊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郴州

2012

颗粒物超标

湖南浏阳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长沙

2012

氮氧化物超标

江苏溧阳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常州

2012、2011、2010

噪音、粉尘污染

湖南岳阳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岳阳

2012

噪音、粉尘污染

湖州白岘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湖州

2011

颗粒物超标

湖州煤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湖州

2011

二氧化硫超标

牡丹江市北方水泥有限公司

牡丹江

2013、2012、2011

颗粒物超标

白城北方水泥有限公司 

白城

2012

未如期完成治理任务

重庆万州西南水泥有限公司 

重庆

2013

废气超标排放

重庆长寿西南水泥有限公司 

重庆

2013

脱硫装置未使用

重庆綦江西南水泥有限公司

重庆

2013

粉尘超标排放

安阳中联水泥有限公司

安阳

2011

噪音污染

邢台中联水泥有限公司

邢台

2011

粉尘污染

山东泰和东新股份有限公司

泰安

2006

废水污染



  对此,中国建材在给环保组织的回复中表示造成上述污染的原因为:“水泥是集团最大的业务板块,主要通过联合重组国内的水泥产能构建了目前的四大核心企业(南方,北方,中联和西南)。由于地域分布广,兼并及整合过程等因素,给旗下好几百家水泥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其中南方水泥下属的江苏溧阳南方水泥有限公司自2010年起连续三年显示有环境监管记录,其中2011年官方记录显示的主要违规问题为“卫生防护区内居民未拆迁到位,治污设施运行不正常,部分设施夜间停用,粉尘、噪声污染严重,长期扰民,同时影响附近农作物生长,群众多次上访”。这一问题当时得到了媒体的大力报道,也直接导致了企业的相关整改,溧阳当地媒体在2011年末发表文章称:“原来‘粉尘满天飞、噪音响不断’的水泥厂,如今变成了花园式工厂,周围的环境也逐渐得到好转,居民们过上了久违的舒心日子。”

记者近日走访了位于溧阳市社渚镇周城的溧阳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发现离作业区百米不到的距离仍有不少村庄,时隔三年,拆迁工作尚未全部完成。附近村民也反映仍有不同程度的噪声和粉尘污染。

68岁的李姓村民居住在距离厂区不到百米的丁山村,她说工厂日夜不停生产产生的噪声十分影响她的正常生活。“我晚上觉都睡不好,(水泥厂)大年夜都不停。”她说。

45岁的蒋姓村民则抱怨水泥厂生产产生的大量水泥灰。“平时家里都是关窗关门,不然全是灰。如果外面是晴天,树叶上都是一层灰。”她说。“今年正月有一部分村民去水泥厂门口抗议(污染问题),但是最终没有结果。”

在位于厂区排放物下风口的张桥村,了解到这里的村民受水泥灰影响更直接。一部分村民称情况较前几年有了一定改善,但飞扬过来的粉尘还是很明显。

记者随后联系溧阳南方水泥有限公司,一位王姓处长否认了村民反映的污染情况。

中国建材集团曾在其官网上称作为央企,企业多年奉行创新绩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责任型的“四型”企业理念,树立了负责央企、和谐央企的良好形象。

扩张路上的财务风险

因大规模兼并重组给中国建材带来麻烦的不只是关联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其整体财务状况也引起投资者质疑。

跨国投资银行杰富瑞集团去年底发布的报告将中国建材评为十大“跑输大市”股,建议“卖出”,并将其2013-2014年的预期收益在市场平均预估值的基础上再下调20%/30%。

“我们认为中国建材的增长模式已经达到了一个临界点,因为其管理层确认在未来几年将重点关注资产负债表的‘去杠杆化’。这意味着中国建材已经失去了其最有效的增长引擎:收购。”该报告称。中国建材2012全年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7%,该增幅中的97%由当年的“收购”贡献。

这一结论也与杰富瑞集团2012年底的分析相呼应:“中国建材的增长模式需要其每隔几年就回归资本市场,如果打破债务扩张和发行股份的恶性循环,就没有其他方式来保持增长”。

查阅中国建材近几年的财报发现,其资产负债率已由2010年的75%攀升至2013年6月的82.8%,而水泥业的平均负债率在60%左右。

在负债结构上,截止2013年6月底,流动负债占比达65.1%。其中一年内须偿还的借款有968.35亿元,而同期产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为45.68亿元,净利润为13.52亿元。而作为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中国建材近几年的流动比率也不尽如人意,一般来说,流动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短期偿债能力亦越强,反之则弱。中国建材在2010年流动比率达到0.73后近三年的流动比率都低于0.6,即流动负债几乎达到流动资产的两倍。

另根据中国货币网数据显示,中国建材近年的融资需求、尤其是短期融资需求大大加强。其发行的超短期融资券在2012年仅有三期,总额为90亿元,但在2013年发行了九期,融资额达280亿元,超2012年全年3倍之多。另外,2013年之前中国建材发行的所有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和超短期融资券总额为174亿元,而2013年至今发行已超300亿元,几乎翻番。

把这些数据放置在中国建材可能在2014年逐步开始“去杠杆化”策略的大背景下审视,其面临的偿债压力不可谓不大。

中国建材在财务上的另一大隐忧是商誉。在狂飙突进的收购整合之后,中国建材的商誉从2006年上市后的2.54亿元飙升至2013年6月底的392亿元,增幅达154倍,已占其净资产的近83%,其中因兼并大量水泥企业产生的商誉占比已超八成。

高商誉本身并不是坏事,如果商誉在被收购企业未来的盈利中能体现价值,一般对企业经营影响不大,除非商誉确认减值,这样才会冲减净利润,业内人士表示。

但是中国建材已在连续两个财报发布期公布了盈利亏损。2012年净利润同比下降30.4%,2013年中期净利润同比再次下滑28.9%。若盈利能力持续下滑,如此高额的商誉或面临减值风险。

辩论“央企式”扩张

有质疑者认为中国建材如此大规模的兼并重组会形成水泥行业的垄断。对此,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我们的主要矛盾就是过剩,对付过剩的方法就是推进联合重组、提高集中度。全世界水泥的集中度是70%到80%,而中国前十家的市场占有率只占32%。”

但为何偏偏是央企来扮演“整合者”的角色却同样引发争议。

以中国建材为例,其扩张之路除了伴随着大规模的资本运作,政府和银行也拼命为这家央企“输血”。

2010年至2013年中期,中国建材合计获得政府补助近50亿元,占这几年净利润的三成。中国建材年报中称:“政府补助乃地方政府机构给予本集团,主要为了鼓励本集团发展及为地方经济发展所做贡献。”

但银行才是中国建材背后真正的“金主”。从2011年至2013年中期,中国建材累计借款近四千亿,其中近八成来自银行授信,而在这超过三千亿的银行贷款中,有将近92%属于无抵押贷款。

“这种巨无霸型的企业,还有央企的身份,银行在放贷时,对债务水平的容忍度会高一些,公司还了银行钱以后,银行还会继续借钱给他们。”一位评级机构分析师认为,企业资金紧张的时候,对民营企业来说,银行占主导地位,但对央企来说,情况也许就相反了。

对于像水泥这样的竞争性行业,国内一些学者专家对于国企央企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多有争论。

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主任卫祥云认为,国有企业最终必须完全退出竞争性行业,别无选择。

“哪怕它是经营得好的企业、挣钱的企业,我们也应该主动从这方面(竞争性行业)退出。因为经济研究是寻找一般性的规律,在好的时候就要未雨绸缪,一旦经济下行,就有可能出现亏损,重蹈过去的覆辙。”卫祥云对网易财经表示。“国有企业从战略上没必要去承担这样的风险,一是从大方向上不要与民争利,我们可以放在公益性上。第二,就算民营企业也有亏损,也有破产,但它损失的资产是个人的,它不会像国有企业这样损失的资产是全民的。”

卫祥云还表示国家为过去的国有企业改革交了很多学费,同时从宏观面上看,央企不能搞四级五级企业,链条太长就容易出问题。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路风则认为评判国企作用的标准要看是否为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做出贡献,不能仅以是否是私有制来评判。

“大型央企国企参与竞争性领域的最好方式就是真正转变成为竞争性企业,包括股权多元化。”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