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产能置换再提 利益格局待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08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产经新闻
核心提示:化解产能过剩初见成效”,面对产能过剩的老问题,发改委根据上半年产业发展情况,给出了这样的结论。这一结论并未得到所有人认同,化解产能过剩并未大踏步前进、产能过剩形势依然严峻,似乎更能表达业内大多数人士的看法。

化解产能过剩初见成效”,面对产能过剩的老问题,发改委根据上半年产业发展情况,给出了这样的结论。这一结论并未得到所有人认同,化解产能过剩并未大踏步前进、产能过剩形势依然严峻,似乎更能表达业内大多数人士的看法。


对此,高层使出了浑身解数,《关于做好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工作的通知》和《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于7月31日由工信部发布。新规明确,对钢铁(炼钢、炼铁)、电解铝、水泥(熟料)、平板玻璃行业项目建设实行产能置换,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环境敏感区域,实施减量置换。


疏堵并举被认为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科学措施,有观点认为,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就是一项给“出路”的政策。


化解产能过剩不能堵死出路的做法,早就得到了中央的重视。早在201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就曾提出“对产能过剩行业坚持新增产能与淘汰产能"等量置换"或"减量置换"的原则”。然而,几年下来,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我国粗钢日均产量达到230.97万吨,环比增长1.66%,创下历史新高。同期,根据中钢协的旬度报告折算,重点钢企的日均产量也达到了181.6万吨,同样创下历史新高。


“当年的政策没有被严格执行 ,是很重要的原因”,卓创资讯钢铁行业分析师刘新伟向记者指出,虽然2010年就提出了产能置换,但是当时还处在上一轮投资的余波中,整个产能水平还在持续增长。


刘新伟认为,主要是针对政府方面没有提出不准新增产能的严格前提条件。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没有明确要求和可操作的路径,各地在执行中标准不一,程序不够规范,甚至存在多次置换的问题,没有达到控制产能总量、遏制盲目扩张的目的。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向记者分析了更为深入的原因,大量产能过剩行业主要以国企为主,在这些行业,国企有退出压力,特别是地方国企,产能过剩行业是当地主要的利税来源,所以地方政府不希望很快置换产能过剩行业,总之,其中的利益纠葛给产能置换带来压力。


今年再次强调产能置换,地方政府利益阻碍的问题依然需要解决,但和之前相比,整体环境要好一些。刘新伟认为,产能置换现在已经具备了可实施的条件,例如国家政策已经非常严格。


唐建伟分析,对于缺乏明确要求和可操作的路径、各地在执行中标准不一、程序不够规范等问题,今年有所改善。今年落后产能的淘汰将有一个全国指标,钢铁、水泥行业都有明确目标,所以产能置换方面也会细化。


唐建伟和刘新伟一致认为,新一届政府上台后,推动经济改革的决心和力度都很大,而且对过剩产能的淘汰是改革内涵之一,所以从高层的态度和决心看,产能置换实施性更强。


唐建伟表示,希望产能置换政策在今年可以有效实施,期间当然少不了利益阻力,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利益阻力。刘新伟则强调,除了做好心理准备,关键在于政策的严格执行。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