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PPI下降表明:产能过剩依然困扰中国经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11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混凝土网转载
核心提示:连续29个月同比下滑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和多行业出厂价格的持续环比下降表明,尽管官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中国经济还远未摆脱产能过剩的困扰。

连续29个月同比下滑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和多行业出厂价格的持续环比下降表明,尽管官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中国经济还远未摆脱产能过剩的困扰。


国家统计局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7月份,中国PPI同比下降0.9%,环比下降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1%,环比持平。在30个主要工业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黑色金属冶炼等13个行业的出厂价格环比下降。


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虽然PPI降幅持续收窄,说明供需形势有所改善,但毕竟还没有转正。PPI长时间连续为负表明产能过剩问题尚未解决,值得警惕。


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工业生产能力近年来大增。在500多种主要工业品当中,中国有220多种的产量为世界第一。


但大幅扩张的产能也造成了供大于求的困扰,相关产品价格持续走低,挤压企业生存空间。尤其是在中国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的换挡过程中,产能过剩呈现出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等特点,不仅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光伏等新兴行业同样蒙上了过剩的阴影,成为经济的重要风险点。


为了遏制产能过剩对经济带来的伤害,中国官方近年公布了一揽子大力度治理措施。这些涵盖市场化手段和行政压力的措施,眼下已经见到初步成效。


工信部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4年上半年水泥、平板玻璃产量同比增幅明显下降。当期,水泥、平板玻璃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6%、4.7%。2013年上半年,这两个行业的产量同比增幅分别为9.7%和10.8%。压缩产量后,行业盈利水平有较大提升。上半年,水泥、平板玻璃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分别增长52%、24%,销售利润率同比分别提高2.2、0.8个百分点。


但随着在建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水泥、平板玻璃行业总产能仍在增长,全行业产销率走低,应收账款增加,特别是少数地区仍在盲目新上项目。


官方对此深为忧虑。工信部说,“这种势头如不及时遏制,势必严重干扰化解产能严重过剩工作大局”。在近日下发的一份紧急通知中,工信部要求各地坚决遏制水泥、平板玻璃行业新增产能。


水泥、平板玻璃、钢铁业是中国众多产能过剩行业的缩影。在确定“提质增效”的经济增长新方向后,中国高层明显加大了调结构、转方式的努力,化解产能过剩是“调”和“转”的重点。但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过剩产能调整进展缓慢,逊于预期。


在官方智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此前的一份调查中,近七成的受调查企业认为,要消化中国目前的过剩产能,至少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