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联合重组推动水泥业结构优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2-29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国建材报 孟宪江 敖娟
核心提示: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央对清理过剩产能的决心前所未有,建材行业去产能任重道远,并购重组是一条合理化路径。推动联合重组,以优化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是水泥行业去产能的一个主要措施。

日前,国务院分别发出针对钢铁和煤炭去产能的文件,明确提出未来3~5年去产能任务。我国水泥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产能压力,化解过剩任务艰巨。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央对清理过剩产能的决心前所未有,建材行业去产能任重道远,并购重组是一条合理化路径。推动联合重组,以优化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是水泥行业去产能的一个主要措施。


水泥产能过剩形势严峻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水泥产量234796万吨,同比下降4.9%。全国水泥行业实现利润总额329.7亿元,同比下降58%,利润不到去年的一半,甚至低于近七年的盈利水平。


尽管产能增长势头走低,但此前的产能严重过剩引发市场恶性竞争,水泥销量呈现25年来首次下降,产品价格持续走低,水泥年平均出厂价格每吨270元,比2014年低29元。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行业亏损面快速扩大。


2015年,水泥行业企业亏损面约为35%,亏损面较上一年提升了10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215.36亿元,亏损额较上一年增长一倍多。全国31个省级地区中,有9个省出现水泥行业亏损,约占29%。


“要化解水泥行业过剩困局,水泥行业今年就可能面临全行业亏损,甚至比现在的钢铁、煤炭行业更困难。”日前,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如何化解过剩?近日,工信部一位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谈及水泥行业去产能时指出,水泥行业主要是推动联合重组来优化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要推动水泥行业的错峰生产来适度压减产能。同时开展试点,引导工作基础较好的重点地区率先取得去产能工作的突破,并进一步提升水泥产品档次以拓展水泥产品功能。


各项措施中,联合重组排在最前面的位置。


“两材”战略重组加快去产能


今年年初,媒体传出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筹划战略重组的新闻。在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的背景下,“两材”的战略重组标志着建材行业央企整合正式启动,去产能全面提速。


对于中材集团与中国建材来说,水泥都是一项很重要的业务。在水泥区域市场,同业竞争问题已经存留多年。


中国建材官网显示,其水泥年产能超过4.5亿吨,位列世界第一;商品混凝土年产能4亿立方米,位列世界第一。


宋志平表示,联合重组的目的是增加集中度,鼓励大企业按区域形成市场核心利润区,鼓励大企业之间产能互换,鼓励大企业托管中小企业,支持企业之间交叉持股,或者形成联合销售体进行联合销售。


2016年将是国企改革攻坚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在化解产能过剩、处理“僵尸企业”方面将出台一系列文件,制定合理的淘汰规则。因此,2016年也将是国企重组与清退产能年,不仅是建材板块两大央企重组消息再起,整个国资重组进程也在提速。


近日召开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张毅在部署2016年工作任务时提出:“要向盘活存量要效益,加大集团层面的兼并重组,推动强强联合;推动专业化重组,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同质化业务整合和细分行业整合;加快从缺乏竞争优势的非主业领域及一般产业的低端环节退出,严控产能过剩行业投资。”此外,张毅还明确国企重组的实施路径,即“推动同业或产业链上下游中央企业在集团层面的重组整合,推动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开展行业板块专业化重组”。


提高市场集中度


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原材料工业处副处长丁美荣认为,只有严格按市场及价值规律,运用好兼并重组手段,将集中度提高到适宜水平,水泥行业发展方能取得更好更健康的长远效果。


用市场化的办法对产能进行重新整合,以联合重组的方式加快淘汰劣势产能,从而提高资源效率,是水泥业去产能的利器。


宋志平告诉记者,欧美等发达国家,包括日本,水泥、钢铁等基础原材料产业,基本上到了一个高峰之后就是兼并重组,关掉很多工厂,几十家水泥厂变成几大家,高度集中,同时果断退出,果断产能出清。


近年来,中国建材在水泥、玻璃等传统建材领域推进联合重组、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推动了全行业整合优化和转型升级。在水泥领域,通过大规模联合重组,组建起中联水泥、南方水泥、北方水泥、西南水泥4大水泥公司,使全国水泥行业的集中度大大提高,从2008年的16%提升到现在的53%。2007年在山东枣庄集中爆破9条立窑水泥生产线,被称为“中国水泥第一爆”,带动了全国淘汰落后小水泥。投资150多亿元对所有符合条件的水泥厂建设余热发电体系,配套了脱硫脱硝、袋式收尘等体系,建设无烟、无尘工厂,在发展高效、节能、低碳、环保的绿色生产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


宋志平表示,这些年来,中国建材讲得比较多的是水泥的并购重组,但中国建材真正注重的不仅是规模,并购重组之后是希望透过技术提升水泥产业的水平,透过转型升级、产品创新来增加水泥行业附加值。


实际上,在转型方面,中国建材这些年已经迈开了步子,因为有多年持之以恒的积累,业务不断拓展,又加上不断创新,转型升级亮点很多,很多领域正在走向和逼近全球制造业顶端。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