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预拌混凝土行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兼论行业的生存与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4-27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王振宇
核心提示:预拌混凝土是建筑产业链上的重要分支,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生活的物理载体是由建筑提供支撑的,建筑物的主要构成中,混凝土是绝对的主角,混凝土行业将往何处去?答案没有唯一,但是大的方向必然是伴随城市化建设进程,朝向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更加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进程中,顺潮流而动者昌,逆潮流而动者亡,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调整好自己企业的全部资源,适时改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去争取属于混凝土行业的春天!

预拌混凝土行业在城市化的大潮中应运而生,愈飞愈高的同时,经历了一个诞生、生存和发展的过程。回望混凝土行业的昨天、细思混凝土行业的今天、展望混凝土行业的明天,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这个波澜壮阔的行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预拌混凝土行业迎来了自己的春天,浑汗如雨的度过了自己的夏天,收获累累的赢得了自己的秋天,但不可回避的是行业的寒冬来临时,我们该如何争取活下来去争取发展的美好未来。


一、 昨天


预拌混凝土行业的昨天是一场狂飙突进、野蛮生长的过程,财富的原始积累助长了战国争雄的实力,经过近二十多年来的积累,形成了目前诸侯割据、号令一方的竞争格局。


二、 今天


预拌混凝土的今天,是不容乐观的现在时,垫资、杀价、原材料枯竭、应收账款海量增加,现金流日趋紧张且进入到生死大限,在部分区域市场已经形成了买方市场,且供大于求,以南方某省为例,全省共计搅拌站759家,年产能规模达到4.4亿立方米,而2015年产量总计仅1.8亿立方米,产能过剩率达到59%,即仅有四成的产能释放出来了,还有接近六成产能面临过剩。这样的格局不能说是投资者的过错,时也势也。


资本的逐利天性注定在资本的投资方向上并无所谓的社会主义资本和资本主义资本的区别,妄图在资本的属性上增加所谓的道德评价,要么是与虎谋皮,要么是缘木求鱼,因此,在城市化的浪潮中,资本投资是循着利润的方向去寻求自己的归属,按照价值规律是否回归或者转向纯属于资本自己的自利冲动,预拌混凝土行业的今天也遵循了这样一个逻辑,等到现在的局面出现再去喊“理性投资”是于事无补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有两个:


其一、预拌混凝土行业的利润仍然可观,否则会出现资本的退出而非继续进入;


其二、预拌混凝土行业的竞争仍然是不完全的市场竞争,所谓价值洼地的投资是资本喜欢进入的地方,在区域市场竞争中,靠所谓的地方保护、黑势力保护,关系保护,这种竞争方式仍然大行其道,而并不是PK的人才、资金、管理、技术、风控能力的综合较量,大而不强、小而不死仍然普遍存在,在现有的中国式企业管理中,单纯的谈企业规范管理是一个不接地气的话题。比如在全国各地出现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租赁搅拌站生产线经营,这种现象无论从现行法律和地方性的规章、规范性文件而言都是自行矛盾的,租赁搅拌站然后再去低价竞争,冲击本已虚弱不堪的行业生存,而这种现象居然生存有道,这种竞争仍然是野蛮竞争下不遵守游戏规则的表象。


毋容置疑,当前行业乱象仍然急需行业管理,行政机关的宏观调控确实是大有必要,因为任由微观企业之间无视法律法规,以各种为人不齿的竞争手段进行竞争,这将会危及到预拌混凝土行业的生存,这是不得不正视的现实。


现金为王、落袋为安这是行业必须遵循的生存法则,但在种种诡异的竞争中,企业被裹挟前进,甚至已经忘记了自己立于围墙之下,非不自知,实被迫为之。当行业寒冬来临之时,现金流无疑是企业御寒的棉袄和干粮,不注重钱袋子的竞争方法实质上是自掘坟墓。而后续的行业兼并、重组、破产将会接踵而至,如果想要发展,首先就要学会活下去,我们的预拌混凝土企业做好准备了吗?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5年预拌混凝土行业的总产值已经超越了水泥行业,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建筑产业链下游总产值第一大规模的单体产业,而与此同时如影随形的是应收账款总量屡创新高,按照总体平均应收账款回收率40%计算,存量应收账款达到6000亿元,也已经跃居单体产业第一的位置。应收账款的形成有其外部成因和内部成因。外部而言,与建筑产业链上的资金链息息相关,产业链金字塔传导而来的资金缺口通过沉淀在下游形成混凝土以及钢材等产业的应收账款,这一部分是外部风险传导而至,客观而言是无法通过混凝土企业内生控制实现可控的;内部而言,绝大多数混凝土企业自身不重视内部的以合同风险管控为主要风控措施的过程控制所造成,不重视每一单的证据链,不重视合同履约过程中的证据收集和项目背景尽职调查,往往在姑息、忍耐、迁就、等待中错过了大量的清收机会和清收金额。在二十多年的混凝土行业发展历程中,粗放式经营方式和家族式的经营模式客观上阻碍了混凝土企业管理换档升级的进程,加之中国式的人际关系交往运用到混凝土企业的管理中,这些因素都加剧了内部控制不规范的严重后果。


基于此,应收账款已经成为混凝土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毒瘤,内忧外患,牵一发动全身,必须要通过全局思维来解决混凝土行业应收账款问题,这一专题将在后续研究中予以重点展开。


三、 明天


(一)装配式建筑将是预拌混凝土向预制混凝土转型的行业革命,随着国家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和高性能混凝土、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等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这一行业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这将是中国城市化建筑转型的方向和必然趋势,那么我们在人才储备、技术研发、管理升级、融资准备、风控上档等诸方面做好准备了吗?人为刀殂,我为鱼肉还是认真准备、做好功课,这将是预拌混凝土企业必须要正视和面对的话题。


(二)PPP运营模式的大力推行,是行业的另一场深刻革命,这是政府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型的一场必然运动,政府管得太宽、管的太多是饱受诟病的现象,而政府的公共财力也无法支撑城市化建设的海量资金需求,因此,政府或政府投资平台退出市场竞争将成为必然。以两个显性的声音为标志:其一,地方政府不允许为地方政府投资平台兜底举债,其二,最高法出台的“地方政府出具给投资者《承诺函》等各种形式的担保不具备担保法律效力”,地方政府举债发展城市化建设的冲动收到极大的遏制。此时,应运而生推出PPP项目运营是为地方政府开辟了第一个口子,在PPP项目运营下,项目建设的规划设计、融资、施工、运营的职责均转移给了建筑施工单位,其二,开放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为地方政府的项目建设打开了第二个口子,因为建筑施工单位全部承担投资风险显然不现实,纳入社会资本募集投资成为一种必然。而在PPP项目建设中,材料采购招投标成为重头戏,这是和我们预拌混凝土行业休戚相关的重大关注方向,该项采购招标中采用了国际通行的项目招投标制度,如果还想像过去那样通过关系运作、地方势力保护进入项目并中标显然行不通。


原因有三:


其一、不合法,项目招投标必须按照《招投标法》来运行,这种招标是按照建筑施工原来想开发商招投标一样的要求;


其二、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实回报要求不允许出现损害自己利益的情形,在付款节点、金额、材料保供、质量、进度等各环节都会设置节点要求,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营改增”,从税负角度考虑必然会选择依法开票的企业入围投标,而单价及付款节点和金额将是直接影响施工企业利润、现金流的因素。基于以上分析,PPP项目运营将会对预拌混凝土企业的后续经营产生重大的影响。


其三、在城市化过程中,商品房及商铺等房建项目随着中心城区的建设力度已经趋于饱和,城市化欲向外扩张覆盖面的话,城市基础建设将会是投资方向的重头戏,混凝土行业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后续的城市基础建设的招投标将会较大的影响混凝土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之间。


鉴于此,混凝土企业向规范化、标准化、集团化、科研化方向转型将会成为一种必然,在现实的竞争面前没有谁会垂青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企业,不创新、不相时而动,等待的可能就只能是淘汰和边缘化,结局可想而知。


(三)绿色建筑理念及高性能混凝土的推广与应用将会是城市化建筑的另一个引擎。高性能混凝土这对于预拌混凝土的生产经营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预拌混凝土的生产理念、原材料选型、矿物掺合料的循环再利用、工艺过程控制、科技研发、国标规范的施行对标等对于预拌混凝土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绿色搅拌站评价与标识与高性能混凝土的推广应用遥相呼应,绿色搅拌站的建设和换档升级既是行动方案、也是生产指南,更是积极响应绿色建筑理念的当然产物。在新形势下,必将成为现有搅拌站能够存活下来的新门槛,跨过去,生;停下来,死。生死之间如何运营全在乎经营者和投资者是否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那么,人才吸纳培养、规范标准学习、管理流程升级改造、资金回笼畅通、科技研发更新、风控水平提升,我们的企业做好准备了吗?这将是一场综合考验的竞技场,唯适应形势并积极响应者才能顺潮流而动,生存下来并获得宝贵的发展机遇。


(四)营改增的话题喊了很多年,这只靴子在2016年悄然落地,我们的预拌混凝土企业做好了迎接准备吗?按照国务院部署的整体方案,将于2016年5月1日全面推开的本次营改增的总体方向是税负只减不增,建筑施工企业在本次营改增税制改革中首当其冲,我们交易的相对方是建筑施工企业,我们的交易另一方是混凝土原材料行业,在施工企业会要求提供增值税发票进项抵扣的普遍局面下,我们只能有两条路可走:风险转嫁或自行消化,自行消化绝不是混凝土企业愿意采纳的方式,因此,探讨如何合理合法的转嫁才是大家必须要认真面对的现实话题。有鉴于该课题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本文不作深入探讨,将在后续的研究中专题探讨。


结束语


预拌混凝土是建筑产业链上的重要分支,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生活的物理载体是由建筑提供支撑的,建筑物的主要构成中,混凝土是绝对的主角,混凝土行业将往何处去?答案没有唯一,但是大的方向必然是伴随城市化建设进程,朝向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更加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进程中,顺潮流而动者昌,逆潮流而动者亡,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调整好自己企业的全部资源,适时改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去争取属于混凝土行业的春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