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贵州:推进预拌混凝土行业高质量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23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核心提示:预拌混凝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建筑工程质量、资源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2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预拌混凝土行业受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驱动取得了巨大发展,是贵州省建材行业中增长最快、产值位居第二的产业。

随着贵州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贵州省预拌混凝土行业高质量发展中量和质的矛盾及压力日益显现、面临困难和问题逐渐增多。为此,我们对贵阳、六盘水、毕节市等地预拌混凝土行业进行了专题调研,还到广东省进行了学习考察。


一、贵州省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现状


预拌混凝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建筑工程质量、资源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2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预拌混凝土行业受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驱动取得了巨大发展,是贵州省建材行业中增长最快、产值位居第二的产业,呈现以下特点:


(一)政策引导日趋完善,行业绿色发展方向明确。贵州省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守牢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以实现“五大发展理念”为方向,以绿色生产为路径,以高性能混凝土为目标,推动行业转型发展。在省人民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指导文件中,均提出鼓励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使用,提升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技术水平,在顶层制度设计方面,明确了预拌混凝土行业绿色发展的路径和方向。


(二)产能规模高速增长,产业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截至2017年底,贵州省具有生产资质合法手续企业及合规站点447家,从业人员约11万人,预拌混凝土产能达22660万立方米,实现产值约360亿元,税收约10.8亿元。预拌混凝土与工程建设相伴相生,已成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遍布全省各市、州、县并广泛普及应用在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建设和房屋建筑等领域,有力带动了上游水泥、砂石、掺合料(粉煤灰、磷渣、矿粉)以及混凝土外加剂等行业的发展。


(三)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高性能混凝土应用取得重要突破。全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预拌混凝土质量,全面落实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责任,在禁止现场搅拌、严格质量监测、强化入场见证取样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产品合格率稳步提升,至今尚未出现因预拌混凝土质量问题引发的重大工程质量事故。2016年,贵州省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为全国6个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试点省之一。贵阳市、六盘水市、毕节市开展了试点城市创建工作,实施了贵阳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8标长岭路站工程等8个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试点项目。在2017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信息化部组织的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检查中,贵州省工作得到了充分肯定和表扬。


(四)发展方式逐步转变,绿色生产取得实质性进展。近几年来,全省政府主管部门和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按照国家和省要求,加大《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贯标力度,以绿色发展助推行业转型升级。到2018年6月止,已有31家企业通过绿色生产第三方评价,其中11家达到三星级,12家达到二星级,8家达到一星级,目前还有许多企业正在积极开展星级绿色生产创建工作,贵州省预拌混凝土行业正逐步实现由“灰色”向“绿色”生产转变。


(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山地特色技术体系初步形成。经过60多年的研究,贵州省山砂混凝土依靠科技创新,突破一个接一个技术瓶颈,发布了《贵州省山砂混凝土技术规程》、《贵州省高速公路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规程》等一系列工程建设地方标准。逐步形成了贵州省特有的应用技术体系,曾多次荣获国家和省科技进步奖。今年1月,贵州省首次实现C70山砂混凝土大体量工程应用,填补了无C60以上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大体量工程应用的空白。


(六)智能生产异军突起,互联网助推产业升级崭露头角。省预拌混凝土行业协会牵头,依托相关生产企业和大数据建设科研机构,利用大数据理念,开发了“砼智造—高性能混凝土信息化产业平台”,将预拌混凝土原材料管理、生产制造、质量管控、物流配送、施工服务、交易订单等信息全面数据化管理。链接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物流、协同施工。


二、贵州省预拌混凝土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贵州省预拌混凝土行业这些年来得到了巨大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为贵州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对标邻近发达省份,仍有较大的差距和问题。


(一)局部区域产能过剩。截至2017年底,全省447家资质预拌混凝土企业,虽生产能力达22660万立方米,但实际产量仅11717.48万立方米,产能的利用率仅为50%。局部区域产能严重过剩,企业恶性竞争激烈。其主要原因:一是市场准入门槛偏低,行业企业良莠不齐;二是产业布局规划缺失,没有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在自主布局情况下,造成局部过于集中或局部供给不足。


(二)绿色生产覆盖率偏低。按照高性能混凝土推广应用试点工作要求,试点城市80%的预拌混凝土企业必须达到绿色生产一星级水平,50%企业达到二星级以上水平。目前广州市已经实现这一目标,而贵州省在册400多家企业中,目前仅31家通过绿色生产评价标识,绿色生产覆盖率偏低。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一是部分企业绿色生产意识不强烈,向绿色生产转型积极性不高;二是绿色生产尚未成为市场准入和退出的约束性条件,企业向绿色生产转型压力不够。


(三)行业内部无序竞争。目前,全省共有预拌混凝土企业和非法站点661家,其中合法企业447家,无证、无资质的非法站点214家。非法“现场站”、无证“黑站”以及出卖资质“挂户”站点情况比较突出,虽经政府主管部门多次专门整治,但效果不明显,屡禁不止。2017年,贵阳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下文取缔了24家混凝土搅拌站,但仍有部分被取缔企业至今还在生产。这类违法企业大多以低价侵蚀合法企业的市场,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可能形成工程质量隐患,对合法企业生存造成较大威胁。经过调研分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顶层制度设计过于简单,“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现场预拌混凝土”界限不清,导致执法困难。二是出卖资质允许他人挂户行为认定困难,因建设等部门无检查企业财务往来账户权力,这类行为大多由审计、监察、公安部门发现才暴露。三是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主动作为的意识、严格执法的力度有待加强。


(四)高性能混凝土供给不足。混凝土行业生产原料基本上都由水泥、石砂、掺合料、外加剂与水组成,生产工艺差别不大,市场需求主要考虑强度因素,相对单一,导致行业内产品同质化严重。一方面低附加值的普通预拌混凝土供给过剩,另一方面高附加值的高性能混凝土供给不足,大部分企业盈利能力较弱,经济效益欠佳,面临发展“瓶颈”。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是企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不足,全行业人才匮乏,开发高附加值、高技术产品能力不足;二是部分企业仍固守规模制胜的市场竞争法则,差异化竞争策略欠缺,导致低端产能过剩问题加剧。


三、对贵州省预拌混凝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为推动贵州省预拌混凝土行业供给侧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实现以绿色化、高端化、标准化、智能化、集约化为主要内涵的高质量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立和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建议出台省级层面预拌混凝土行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以问题为导向,着力从制度方面明确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责任,落实“禁现”等约束性政策,规范各方责任主体市场行为,将绿色化、高端化、标准化、智能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目标,建立有效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完善各项措施,有效推动高性能混凝土在建设工程中的普及推广,促进全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是全面持久开展全省预拌混凝土市场专项整治。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各自职责建立联合执法机制,组织开展全省预拌混凝土行业专项整治,重点打击非法站点和“黑站”,严肃查处出卖资质允许他人挂户等违法行为,对环保不达标,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和破坏的企业,应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应坚决关停,确保市场健康有序;强化混凝土产品质量监管,从源头确保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和房屋建筑的建设工程的质量和本质安全。


三是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校的积极作用。加强对行业协会指导和帮助,充分发挥其协会自律、服务、协调等方面的职能,提高协会自身的凝聚力,开展培训交流、引导企业升级转型、倡导绿色生产、恪守行业自律等工作和活动。加强与科研院校的交流合作,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技术瓶颈,积极开展团体标准编制工作。同时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当好党和政府大政方针的宣传员、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络员、企业贴心的服务员。


四是应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强化对行业的监管。在“砼智造-高性能混凝土信息化产业平台”等现有信息化研究成果和平台的基础上,整合各地有关部门及科研机构、企业、协会的各方面资源,加快建设全省大数据砼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传统混凝土产业深度融合,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行业透明生产及经营生态链和利用大数据平台,强化对行业、企业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