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投资1200万欧元、1250万美元、3000万美元,3个引进的“大、好、高”新型墙体装饰材料项目相继落户长兴,这为该县传统建材产业的升级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日前,记者来到长兴县的建材重镇小浦镇。今年4月份破土动工的由葡萄牙华侨独资、总投资1200万欧元的浙江特拉建材有限公司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之中。据介绍,该项目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国外技术与设备、规模最大的页岩烧结砖生产线,预计明年年初建成投产,年产2.5亿块标准砖页岩烧结砌块。除生产烧结砖外,该企业还生产地面砖、道路砖等,都是建筑节能的理想产品。
无独有偶,由世界500强之一的德国哈尼尔公司子公司凯莱公司独资投资3000万美元的浙江长兴伊通有限公司,也将于年底前在小浦镇打下第一根桩。该项目引进德国伊通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依托上海建材集团公司的管理与市场,充分利用林城镇的石英砂尾矿和小浦镇的水泥、石灰等原料以及当地的水运优势,拟建成2条年产40万立方米砂气混凝土砌块(轻质板材)生产线。
同样瞄上林城镇石英砂尾矿的还有台湾化学板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投资1250万美元在洪桥镇兴建了台荣建材(湖州)有限公司,建成后可形成年产2100万平方米的硅酸钙板生产线。
“这3个大好高项目的落户,将有力提升长兴传统建材产业的档次,为把该县打造成为浙北新型建材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更为可喜的是,这3个项目不经意间构筑了一个区域循环的雏形,加快了长兴县发展循环型经济的步伐。”县墙体办主任吴昌明对记者说。
据了解,“伊通”和“台荣”所瞄上的生产原料石英砂尾矿,在林城镇则是让人头疼的污染。当地两家石英砂加工企业排放石英砂尾矿,不仅要征用当地农民的鱼塘,花费一笔不菲的费用,更为严重的是要污染水源,破坏良田和鱼塘。“伊通”和“台荣”这两大项目上马后,年消耗石英砂尾矿将达到15万吨,不仅可以实现“变废为宝”,而且还解决了污染问题。同样,“特拉”所需的主要原料也为废弃资源页岩,烧结空心砌块的燃料为天然气,无废气、废水和粉尘排放,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