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不可缺少的发散政策(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2-12  来源:上海市散装水泥办公室  作者:余斌
核心提示: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不可缺少的发散政策(下)

      三、散装水泥专项资金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管理机构性质现状与国家政策规定有差异。《国务院对进一步加快发展散装水泥意见的批复》(国函[1997]8号)明确:“各级散装水泥办公室是散装水泥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地区散装水泥发展负有行政管理责任”。按照专项资金政策的有关规定,各级散办应该是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实际上,目前大多数散办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这就使专项资金不可能按财政部规定的90%以上的比例投入到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设施设备上。有些省市随着散装率的提高,袋装水泥使用减少,专项资金征收标准降低,征收的专项资金越来越少,散装水泥事业发展与征收专项资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造成专项资金难以投入,职工队伍不稳定。

      (二)专项资金收缴率低,在征收、管理和使用上存在不规范现象

      从总体上看,相当部分省市在专项资金征收、使用、管理上比较规范,但与国家预算管理要求相对照,还存在一些问题:

      1、在征收方面存在着收缴率低,存在减征、免征、缓征现象。

      (1)专项资金收缴率1999~2001年均不到50%,2002、2003、2004年在各级散办的努力下有明显的好转,但还达不到70%。专项资金收缴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水泥生产企业实行重组,承包、租赁或股份制改制,一些经营者只顾经营期间的短期利益,不愿发展散装水泥,更不愿上缴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由于有些地方政府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一些部门密切合作不够,征收专项资金缺乏有力的措施和手段。

      (2)在征收方面存在减征、免征、缓征现象。不少地方政府以招商引资,改善投资环境为依据,对开发区、工业园区擅自减、免、缓缴专项资金,致使以专项资金来调控“限制袋装、鼓励散装”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也使本来就因征收标准低而造成的发展基金不足问题更加严重。

      (3)在管理方面存在平调、挪用现象,致使生产性资金投入不足。据统计:全国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生产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2000年前超过60%,与财政部《关于发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综[2002]23号)文件的差距很大,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除在征收方面存在收缴率低,减、免、缓征现象外,在管理方面存在平调、挪用现象,如有的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把专项资金作为机动财力,对专项资金进行统筹,用于平衡地方财政预算,有的甚至随意挪用专项资金。在机构改革中,有的主管部门对专项资金和散办的固定资产截流使用。对这类问题虽然财政、监察、审计、上级散办等有关部门发现一个纠正一个,但未从根本上解决。

      四、加强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征收管理政策

      根据现有统计数据,我国1972年散装水泥量214.5万吨,散装率仅6%,通过30年的发展,我国2004的散装水泥量已达到31281万吨,散装率为33.47%,尤其是2004年散装水泥量和散装率的增长均达历史最好水平。各级散办通过宣传散装水泥在实施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其取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已逐步形成全社会都来理解和支持发展散装水泥的局面,水泥生产企业基本上都认识到散装水泥是水泥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只要用户有需求,水泥厂也乐意供应。现阶段对水泥生产企业每生产一吨袋装水泥征收1元专项资金,对使用袋装水泥单位每吨征收3元专项资金。由于目前是市场经济,是买方市场,使用袋装还是散装水泥,关键在用户。如果把双向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改为专向用户征收,甚至提高征收标准,这将增加用户使用袋装水泥的成本,转而使用散装水泥,这样既有利于减少袋装水泥的生产,又可筹集更多散装水泥专项资金。

      (二)进一步规范专项资金的征收与管理

      在征收环节上,要严格按照财政部和各省(市、区)政府规定,向有关单位及时足额征收专项资金;向建设单位(预)征收专项资金要统一进入办证中心,规范操作,增加工作透明度,杜绝某些地(市).县(市)擅自对开发区、工业园区减、免、缓交专项资金现象.在使用环节上征收的专项资金要统一缴入国库,实行收支二条线,纳入预算内管理,专项资金的使用要严格按程序报批,建立专项资金管理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专项资金征缴率低的散办负责人和主管部门领导给予通报批评;对擅自减免、挪用专项资金的主要责任人要依照国务院第281号令的规定追究行政领导责任,触犯刑律的要追究刑事责任,严肃处理。

      (三)增加发展散装水泥的投入,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要加大专项资金的生产性投入,对投入的项目要加强可行性研究,以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禁止向结构调整中的淘汰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和装备能力过剩环节投入,对跨地区的配套项目要经过严格论证,充分协调,确保同步实施.要增加对新技术科研开发、推广应用、技术改造及宣传的投入,严格控制专项资金用于非生产性支出。

      本着这个出发点,专项资金的投入,主要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大中城市和重点工程的散装水泥供应、使用市场已基本成熟或逐步成熟.投入和引导资金主要用于预拌混凝土、预拌(干混)砂浆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在我国偏远地区和农村,散装水泥市场仍未形成气候,主要原因是:一宣传不到位,广大农村对散装水泥认识不够,二是适用于农村散装水泥的设施设备跟不上,三是农民建房使用水泥偏少,水泥生产企业供散积极性不高。因此对于农村发展散装水泥应该由省(市、区)、县(市)按比例投入引导资金,用于扩大在农村的宣传,开发适于农村使用的装运、储存、计量设备,积极引导水泥生产企业或个人在农村建立散装水泥销售网络,通过奖励、购置散装水泥设施设备补贴等形式,让农民在销售、使用散装水泥过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要树立典型,要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做法,要充分发挥散装水泥示范县(区)的典型示范作用,以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散装水泥步伐。

      2、加强对散装水泥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投入

      经过多年的开发和引进,我国已成功开发了散装水泥专用汽车、船无尘装料机、流动罐及搬迁车、计量秤,散装水泥负压抽吸装置等一大批设备,为我国加快发展散装水泥奠定了基础。随着散装水泥继续深入发展,尤其是在大中城市,预拌混凝土,甚至预拌(干粉)砂浆使用散装水泥的比重越来越大。上海、北京等一批特大型城市已出台禁止现场搅拌,要求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干粉)砂浆的有关规定,为此要提高预拌混凝土和预料(干粉)砂浆生产设备的国有化程度,降低预拌混凝土和预拌(干粉)砂浆的生产成本,是专项资金投入的重点,包括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加强对设备生产企业的引导,新设备的开发补助等。专项资金的投入采用贴息为主,主要还是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的参与。

      (四)发展散装水泥任重道远,专项资金的调控必不可少。

      据统计:我国2004年水泥产量为9.35亿吨,其中散装水泥3.1亿吨,散装率还不到35%,即2004年有6.2亿吨水泥是以包装出厂,按每吨水泥包装20—25元计,2003年水泥包装费用为124—155亿元,而且现在的包装袋基本上是以编织袋内衬塑料薄膜,使用后既无法回收,又无法处理,产生新的更为严重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据专家预测,今明二年内,我国的水泥产量将达到10亿吨,就算我国到2005年散装率达到40%,每年还会有6亿吨的包装水泥在使用,也就是说,从2003年到2005年,我国浪费的包装费用将达到348—435亿元,将有9000万吨的包装水泥在运输和搬运中因破损而造成27O亿元的损失(水泥价格按每吨300元计算),平均每年损失90亿元。而且还会产生360亿只编织塑料袋需处理,这是何等可怕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在专项资金的投入方面,按我国目前的物价指数统计,每发展一吨散装水泥,将投入发展资金100一180元(以城市和农村发展条件不同而算),以我国2005年水泥产量10亿吨,目前散装率30%计,要达到国家规定散装水泥综合配套能力70%,将投入发展资金4000—720O亿元,按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投入占20%测算,需散装水泥专项资金800—1400亿元。

      从资金来源分析,2002—2005年,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按现行规定年征收率以80%计算(2004年为69%),预计可向散装水泥生产企业征收专项金10亿元,散装水泥使用单位征收30亿元,合计征收40亿元(2004年实际征收8.1亿元),扣除散装水泥宣传、奖励、代征手续费等必要支出,投入比例按总征收费8O%计算,可投入散装水泥设施设备的资金为32亿元,加上各省(市、区)现有的历年节余流动资金5.6亿元,还不到40亿元。

      根据以上分析,要达到我国散装水泥比例70%的目标,专项资金缺口将达到760—1360亿元,所以散装水泥发展任重道远。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筹措任务非常艰巨,而20%专项资金的投入可以引导、调控80%的社会资金用于发展散装水泥事业,意义更是重大,如果我国将达到70%散装率,将每年产生综合效益315—350亿元,而且每年将减少140亿只编织塑料袋的填埋,减少因破损浪费3500万吨水泥的扬尘,是一项利国利民,功在当代,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如果发展散装水泥设备缺乏专项资金来支撑和引导,这项事业就将面临倒退。所以专项资金的征收、使用、管理是发展散装水泥的基础,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更是体现“三个代表”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一项事业,这项事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倒退。因此也希望这项事业继续得到各级政府,尤其是各级财政的支持和关心。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