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苏]加快江苏“十一五”发散“重头戏”在农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8-17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转自《中国建材报》  作者:汤苏平
核心提示:[苏]加快江苏“十一五”发散“重头戏”在农村
  回顾“十五”“十五”期间,江苏省示范县创建和禁现工作成效显著。一是散装水泥空前发展,量、率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十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发散量1.68亿吨,比“九五”增长3.54倍,年均增长超过800万吨,平均增长率达到25%;全省平均散装率57.83%,发散量和发散率提前两年完成“十五”目标。

  二是预拌混凝土发展迅猛,禁现取得阶段性成果。到2005年底,全省已拥有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265家,生产能力超过1亿立方米,仅2005年就生产预拌混凝土5730万立方米。目前,全省13个市和85%的县(市)都建立了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搅拌生产能力居全国首位。

  三是示范县创建措施得力,引领农村散装水泥快速发展。农村水泥用量约占水泥总用量的40%左右,是实现水泥散装化进程中的难点。农村发展散装水泥示范县的创建,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发散工作中点多面广、量大分散、资金不足和运输不便等矛盾,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引领农村散装水泥的快速发展。通过验收的县(市),发散率普遍超过60%,农村用散率基本达到80%,专项资金征收率在90%左右。示范县的创建遍布大江南北,到2005年底,全省已有16个县(市、区)通过了国家和省级验收,基本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创建目标。

  机遇和挑战“十一五”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也是我省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期和经济国际化提升期。同时,我省人口密度全国最大,矿产性资源全国最少,人均环境容量全国最小,资源消费和环境污染呈高峰状态,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明显加大。水泥散装率是衡量一个国家资源利用水平、经济增长方式和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发展散装水泥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可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保护环境和劳动者身心健康,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大力发展散装水泥,特别是农村达标县创建和“禁现”的推进,有助于缓解我省能源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压力,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在推进两项工作有利条件方面:一是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达标县创建和禁现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达标县创建和禁现工作提供广阔空间。

  在“禁现”方面,到2010年,全省形成预拌混凝土生产能力1.3亿立方米,预拌混凝土产量7000万立方米,力争7200万立方米。苏南2/3的县城区、苏中1/2的县城区、苏北1/3的县城区实现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在达标县创建方面,到2010年,苏南地区所有县(市、区)全部达标,苏中地区2/3的县(市、区)达标,苏北地区1/2的县(市、区)达标。其达标指标是:散装水泥供应率——苏南地区要超过60%,苏北地区要超过50%;散装水泥使用率——苏南地区要超过80%,苏北地区要超过70%;预拌混凝土使用率——苏南地区要超过50%,苏北地区要超过40%;专项资金征收率要超过80%.“十一五”期间要完成达标县创建和实现城区“禁现”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必须认真对照创建标准和禁现要求,把工作抓细抓实,努力营造三个环境,做好三个结合。

  营造三个环境。首先要坚持提高认识,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思想解放一小步,发散工作就可以前进一大步。要破除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意识,对照先进找差距,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省大部分县、市的用散率还较低,真正意义上的农村用散率更低,因此,已经通过验收的示范县和正在创建的达标县的档次尚需进一步提高;在“禁现”方面同样存在着不足,“禁现”的半径还比较小,仅限于主城区,如此等等,还需要同志们作出艰辛的努力,如何把两项工作的推进与改变农村传统的建房方式结合起来,如何把两项工作的推进与增强农村环保意识结合起来,如何把两项工作的推进与发挥乡镇基层作用结合起来,更需要我们在工作中积极探索。

  其次要坚持不断创新,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体制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是实现散装水泥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完成达标县创建和禁现工作的关键。在体制创新方面,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各级散装办要结合事业单位改革的机遇,主动配合主管部门,作好单位的定性工作,改革过程中要做到改而有为、改而有序,消除影响散装水泥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在理念创新方面,要破除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思想,树立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和大市场、大服务的新理念;在方法创新方面,要破除生搬硬套、不顾实际、只说不干、夸夸其谈的不良风气,在汲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地区的特点,实实在在地把达标县创建和“禁现”工作抓好;在技术创新方面,要以提升散装水泥技术含量为基础,各级散装办根据达标县创建和“禁现”工作中的实际需求,提出急需的实用型新技术和新产品,生产企业在自主创新的前提下,依托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及时地研制和开发出适应散装水泥发展的关键技术和产品,为达标县创建和“禁现”工作提供技术保证。

  再次要坚持宣传开道,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对塑造发展散装水泥形象、优化散装水泥发展环境十分重要。各级散装办要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与监督作用,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改进宣传方式,提高宣传工作质量和水平。注重发散宣传的广泛性、针对性、实效性,共同营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奋发有为、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在宣传中要更多地关注我省散装水泥的总体情况和整体趋势,更多地反映各地发散过程中,特别是达标县创建和“禁现”工作中好的做法和新的举措,更多地展示发散各层面、各环节、各方面的特色和亮点,更多的彰显达标县和“禁现”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在宣传中要把宣传散装水泥的重要性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把散装水泥宣传工作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结合起来;把宣传工作与整顿规范水泥市场、调优水泥产品结构和促进建筑施工现代化结合起来。

  三个结合:一要结合创建标准,在创建过程中排找差距。省经贸委以苏经贸环资[2006]219号文下发了“江苏省'十一五'农村发展散装水泥达标县(市、区)考核验收标准”,共计六项二十一条。在领导重视和组织机构方面,要求各创建县(市)成立以政府负责人为组长、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发展散装水泥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发散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将创建达标县(市、区)工作作为政府行为,制定创建农村发展散装水泥达标县(市、区)的计划和实施方案,落实到各相关职能部门。有独立的散装水泥管理机构,并要求配备发展散装水泥管理人员;在制度建设和行政执法方面,强调要认真贯彻国务院8号函、商务部等七部委联合部长令(第5号)和省政府158号令,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散装水泥管理办法或规定,并在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在散装水泥供应与使用、混凝土生产与应用、专项资金征收与管理等方面都确定了具体量化指标。因此,在创建过程中,各市散装办要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对存在的差距和难点问题,要逐条过堂逐个解决;各创建县(市)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创建模式和相应的创建措施,要把创建工作作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把创建工作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要逐条对照标准,排找差距,及时解决创建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确保达标县先进性。

  二要结合禁现要求,在禁现过程中提升水平。发展预拌混凝土是散装水泥的高级阶段,国家和省对此极为重视“禁现”。各级散装办要根据省经贸委、建设厅的部署,密切配合建设管理部门,做好发展预拌混凝土推广应用的日常管理工作。积极参与预拌混凝土企业的规划、建设,在满足“禁现”的同时,要注重混凝土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强化使用过程的监督管理,要根据确定的禁现范围,做好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争取在城区范围内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加强对产、运、用过程的服务协调,重点是加强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之间在价格、质量等方面的协调,做好专用车辆通行服务,保证列入“禁现”的县城区全面完成任务,有条件的地区,还要把发散工作向预拌砂浆领域渗透,在实际工作中扩大散装水泥的工作范围。

  三要结合创建成果,在巩固的基础上促进提高。通过国家和省级验收的示范县(市),其典型经验和共性做法要尽快在全省推广,可以通过组织现场观摩、对口帮学和利用媒体介绍经验等方法,使先进经验在各地开花结果。正在创建达标县的单位,对照先进,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可以走出去,现场请教;也可请进来,传授指导。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十五”期间通过验收的单位,其先进是相对的,距离真正的水泥散装化还有差距,要把创建成功作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和好的做法,在巩固现有创建成果的基础上,从环保、清洁生产、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高度,更细更实地开展工作。

  (作者单位:江苏省散装水泥办公室主任。该文系江苏省散装办主任汤苏平在7月27-28日“江苏省农村发散达标县创建暨县城区禁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