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争购徐工?困死徐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8-18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转自《中国企业家》  作者:中国企业家
核心提示:争购徐工?困死徐工?
      尽管王岩松强调外资并非徐工集团的“救命稻草”,但种种信息却暗示了审批仍未过关所产生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徐工准备向财务顾问摩根大通支付约10万美元佣金,但按照外汇管理局的相关规定,交易没有结束的情况下这笔钱硬是送不出去。

  “徐工是一个很好的企业,不过在国有体制下,我们很累,现在徐工管理层都是6天半工作制,没办法,高端产品技术上不去,低端产品成本下不来,主营产业不盈利,非常难受。”徐工集团高管说。

  事实上,作为一个有60余年历史的国有企业,无论是从厂房设备还是从员工质素来看,徐工并不显得老迈。徐工集团与徐工机械是同一套领导班子,8位高管平均年龄不到46岁,但加入徐工的平均时间为22年。董事长王民52岁,仅比梁稳根大1岁,徐工内部人士描述其管理风格硬朗,用徐州本地话形容是一个“利索人”。自1999年上任以来,行业竞争加剧、改制、宏观调控、收购接踵而来,王曾戏言“天天头疼,头就不疼了。”这样一个正当盛年而又植根徐工多年的团队,无论徐工走向如何,从个人利益和情感的角度可能都不愿意放弃在管理层的话语权。而凯雷的收购协议中,明确承诺了品牌不变和管理层稳定。

  “凯雷目前没有做出任何关于股权激励的承诺,至于未来是否有这方面的考虑,大概会按照国际惯例走吧。”王岩松说。

  提前爆发的战争

  “这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种愿望”,向文波强调,他的主要愿望就是阻止外资控股徐工机械,同时否认这样做是为了消灭竞争,“三一和徐工的产品结构重合度很低,我有必要这样搞吗?”

  然而,徐工集团与三一集团在产品市场上真正的竞争,可能只是时间的问题。

  走进三一集团厂区,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等路面机械以及挖掘机械静静立在柏油路两侧,但是却很少看到混凝土机械。

  “我们的混凝土机械基本上没有多少库存,也不需要展示。”三一集团的一位工人告诉《中国企业家》杂志。

  三一集团以靠混凝土机械起家,目前号称国内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其中,泵车占了国内市场的59%,拖泵占了国内市场的34%,在业内惟一够量级的竞争对手就是同在长沙的中联重科。“这个领域内我们处于绝对龙头的地位,拥有定价权,价格多年来保证平均只下降1个百分点,毛利基本上维持在40%以上。”三一重工(600031)证券投资部主任孟维强称。

  按照梁稳根的宏图,三一集团未来五年内销售要达300亿元,其中三一重工达100亿。而根据三一重工2005年财报,混凝土机械占了25.6亿销售额的80%,“仅靠混凝土机械不可能支撑这么大的市场,要做300亿,肯定要向路面机械、挖掘机械发展,”孟维强分析。三一的内部资料中,也把在“涵盖混凝土机械、黑色路面机械、挖掘机和桩工机械四大类产品中都做到国内第一”定为发展目标。

  而徐工集团正是目前国内路面机械的老大,整个工程机械国内136个产品,徐工占了一半以上,并且有二十个左右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列三甲。王岩松说:“凯雷在全球已投资40余家工业企业,投资总额超过118亿美元。它会把全套的管理模式放进来,而且其海外所有相关产业控股公司的销售网络徐工都可以使用,这对三一的阻击可想而知。另外,前几年我们混凝土泵车没有做好,未来三到五年内公司也要向这个领域发展,”

  在公开场合中,向文波把凯雷所能给徐工带来的改变描述为一个画饼充饥的童话,认为三一集团才是徐工集团的最佳合作伙伴。

  “他们只有一个系列的产品最强,而徐工在几个系列产品上都占绝对优势,应该说徐工收购三一才是互补。”王岩松有些不屑地说。

  收购三一?这更像一个玩笑。
 

  三一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三一重工(600031)董事会秘书赵想章承认,徐工改制初期,三一集团专门做过讨论,当时假设控股徐工机械50%,内部评估是约2亿美元的价值。

  向文波就此对记者解释称,“当时买的并非是现在徐工机械85%的控股权,三一谋求的是相对控股,多家参股。”但徐工显然无法接受。

  2003年,徐工集团正“热得发烫”,当时徐工集团月度销售最高增速达到了98.9%;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25.8亿元,增长65%。凯雷与徐工的交易估价采用了国际通行的折现法(根据企业的盈利能力,把未来的利润折算到当前的企业价值数额),推算出未来4年的利润收入,2003年的财务数据就是基点,之后两年徐工机械受宏观调控影响而业绩不佳,凯雷提出重新估价,双方出现分歧,这就产生了后来所谓的“对赌协议”。

  有一种说法是三一集团在竞标出局后仍一直对徐工机械念念不忘。2005年徐工集团欲从华融等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手中回购徐工机械46.86%的股权,以实现对徐工机械100%持股,这是保证外部资本与徐工集团良好合作的关键。经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反复协商,46.86%的股权没有公开挂牌出售,而是由徐工集团以溢价、全额回购。据徐工集团一位改制负责人透露,期间三一曾与华融、信达暗中接触,希望能买下徐工机械部分股权,这在徐工内部被解读为阻碍改制的“小动作”。

  据说,2005年在厦门举办的一次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上,王民做了关于徐工引资改制的演讲,与会的同行反应热烈,惟有梁稳根神情“不以为然。”

  徐工之困

  坐在王庆祝的办公室,电话几乎每隔10分钟就要响一次。王是徐工集团经济运行部部长,根据徐工集团的机构设置,经济运行部负责改制、预算、市场、统计、资本运作以及安全生产监督。

  电话另一端的声音有些急躁,王庆祝尽量耐心解释、安抚。目前徐工有四家企业正在实施破产,即徐州特种汽车总厂、徐州铸造总厂、徐州纺织机械厂、徐州通域集团,同时还有50多家正在进行主辅分离的改制企业。“没办法,现在只差一步棋才能激活全盘。”

  王所谓的“一步棋”,是指完成引资改制的整个交易。据说,凯雷支付的85%股权交易对价中大部分将用于剥离资产和人员处置,有20多亿元将主要用于企业改制、减少现有负债,5亿元将用于解决22家已改制的企业和四家待破产的企业职工破产费用、银行贷款以及历史上形成的不良资产。“目前还欠着那22家已经改制企业的钱呢。”王有些无奈。

  “向文波很多专业概念没有吃透”,上文中那位不愿具名的徐工集团高层评价。“不过他至少说中了一点,徐工的下策就是不改制。”

  这位高层透露,去年仅人力成本,徐工集团就支付了8个多亿。“徐工集团一年的利润才多少?2.5万人的企业,开除谁都很难的,动不动就告你了!”

  而另一方面,人才流失又相当严重,“以前徐工集团技术做的比较好,有许多成熟的技术工人,现在这种优势正慢慢丧失。徐工有多少人跑到三一和卡特彼勒去了?招聘会都开到徐州了,一下给你十万、二十万,你去不去?”王岩松说。

  他告诉《中国企业家》杂志,凯雷注资中将有10亿人民币(另一徐工内部人士说是7亿),用于买断徐工机械职工的国有身份,“从董事长到扫地的,都是三年合同。”

  2005年,徐工集团销售额近170亿人民币,徐工机械占65%左右,但其中盈利能力最好的不是上市公司徐工科技(000425),而是徐州重型。同年,徐工科技亏损1.29亿,王庆祝说今年应该能扭转局面,盈利5000万左右。不过,因为改制没有完成,“不敢做大的投资计划,只能进行局部调整、挖潜”。

  2005年徐工集团回购徐工机械股权时,所动用的约6.8亿元人民币中90%以上是银行贷款,其中又有很高比例来自花旗银行上海分行,据说凯雷曾为这笔融资牵线。

  徐工集团内部人士透露,为取得这笔贷款,徐工机械把50%的股权抵押给了花旗银行,如果不能偿还贷款,花旗银行不排除有将这部分股权出售的可能,按照债权人优先的原则,届时能否保证徐工机械不沦入同业竞争者之手,恐怕就不在徐工集团控制范围之内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