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稻壳变身纳米二氧化硅 可制备出高性能混凝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12-21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边吉
核心提示:稻壳变身纳米二氧化硅 可制备出高性能混凝土
  稻谷碾出大米后留下的稻壳,按一般的理解,只能用来喂猪或是焚烧回田。可现在它居然能用来制取纳米二氧化硅这种高科技材料,在今年的巴黎博览会列宾国际发明竞赛上,暨南大学欧阳东教授的这项发明获得了金奖。

  由暨南大学欧阳东教授主持的“农业废弃物稻壳制取生物源纳米二氧化硅”项目,通过对稻壳进行控制性焚烧热解,从中提取一种叫做生物质纳米结构二氧化硅的超高活性材料,将少量这种材料掺入混凝土中,即可轻易制备出超高强度和超高耐久性能的高性能混凝土。

  从控制焚烧稻壳灰中发现了生物质纳米结构二氧化硅,实现了稻壳“变废为宝”的转变。

  据悉,从某些植物中提取具有实用价值的生物质纳米二氧化硅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和方法,国内外鲜见试验研究和产业化报道。

  对此,欧阳东教授表示,正是由于方法的新颖性,这一技术离大规模的产业化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目前大规模、连续化的生产线还处于研发当中。

  此外,欧阳东教授已经将眼光投向了更广的领域。他希望,将生物质纳米二氧化硅这一新材料运用于胶黏剂、橡胶、塑料、耐火材料等高产值材料的改性上,创造出生物质纳米二氧化硅的更大价值。

  中国水稻产量过去几年均超过了两亿吨,居世界第一。稻壳年产量达四千万吨,目前没有很好的开发利用途径,绝大多数稻壳都被就地焚烧或喂猪。目前的科学研究已表明,稻壳不宜用作饲料,而焚烧又导致环境的极大污染。

  欧阳东教授认为,用稻壳联产生物质能和生物质纳米二氧化硅也许是稻壳利用的最佳模式。目前,他正和有关院校合作,积极寻求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希望将这一技术和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这一联产技术一旦研制成功并应用,将大大提高稻壳的利用效率和价值。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