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采用先进混凝土施工工艺 打通川藏要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3-13  来源:中广网  作者:记者郭海涌、通讯员陈鸿圣
核心提示:采用先进混凝土施工工艺 打通川藏要隘



英勇善战的官兵们在隧道洞口前欢庆胜利  

  在武警交通第二支队官兵230个日日夜夜的艰苦鏖战下,今天上午10时整,随着最后一束排炮的轰然巨响,被誉为川藏公路“肠梗阻”的德达隧道终于胜利贯通!这标志着我国目前密度最大的高原公路隧道群——川藏公路海子山至竹巴笼段已经实现全线贯通,为正在召开的“两会”献上了一份隆重的贺礼。

  该隧道群共有7座隧道,全长11.36公里,工程总投资约16.2亿元。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境内,分布在126公里平均海拔4200米的雪域高原崇山峻岭间,沿线雪山纵横,江河湍急。工程系西部大开发重点交通工程,并被列入国家建设计划的重点项目,具有“含氧量低、气压低、气温低,高寒、高海拔,地质情况复杂”显著特征,被隧道建设专家形象称为“‘生命禁区’的高原公路隧道地质病害博物馆”。曾成功修建二郎山隧道、鹧鸪山隧道,并荣获国家“鲁班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武警交通部队第二支队,此次担负了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列衣、德达两座隧道的施工任务。广大武警官兵在地质构造极为复杂特殊、环境气候最为艰苦恶劣、掘进难度十分艰巨的施工条件下,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发扬老十八军筑路将士“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克服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60%,最低气温达零下20℃等重重困难,密切协同国内隧道施工技术专家,对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变质岩等复杂的地质条件进行了多次反复的科学勘察论证,针对大塌方、大涌水、大变形等诸多世界性难题,官兵们采取初期支护加大预留变形量、长自进式锚杆作系统锚杆、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工字钢钢架加密,二次模筑混凝土采用钢筋混凝土等施工工艺,有效克服了特大滑坡、泥石流、水毁、崩塌等不良地质病害,并大胆采用超前小导管双液注浆技术革新,有效保证了岩层稳定性,对于治理相似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高寒、高地震烈度、高地应力等施工难题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和施工经验。

  该隧道群贯通后,西部奇路川藏线海子山至竹巴笼段将缩短公路里程30公里,昔日人见人愁的卡脖子路段,设计行车速度达到每小时40公里左右。由于沿线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对从根本上改善川藏公路行车条件,提高行车质量,巩固国防,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川藏公路南线四川段将首度出现一马平川的景象;宛如黑色绸缎的公路,穿越群山,飞纵江河,成为雪山深处的一道靓丽风景。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