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沙。雨花。
这是2007年,故事的主角是武广客运专线长沙站。
直通穗深港,通纳“9+2”泛珠三角,接驳京广都市圈层,武广客运专线洞开长沙对外开放的大门,长沙融入对话国际都市圈层箭在弦上。
雄踞长沙“东大门”,武广客运专线长沙站,如同一颗系在国际长沙大都会上的纽扣,打开我们对大都会长沙的巨大想象。
在世界东方,一块“看得见的新大陆”正在崛起,它出现在“所有超出国界的视野”——中国。在这块正在深刻影响世界的黝黑而富饶的热土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增长极气势恢宏,而高瞻远瞩扛鼎中国中部极具活力的增长极的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蓄势待发。一个建立在以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为基础上的上千万人口的大都会——长沙呼之欲出。按照规划,武广新城国际新区板块将在由体育新城板块设计再造而成的100平方公里左右的大范围内,打造成中南地区区域性的铁路客运中心和具有商务功能的交通枢纽型城市副中心。
武广新城国际新区正是发轫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某种意义上,武广新城国际新区承载的是一个有关盛世中国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宏大命题。
在雨花区“产业建设投资成拉动区域经济引擎”宏伟韬略指引下,武广客运站及相关配套项目为主体的新客站经济板块提上日程上来。
一块充满国际志向的土地,引来各路资本朝圣般纷涌而入——香港新世界、香港国中控股、绿城、阳光100、中体奥林匹克、联想融科智地、茂华、三江、鑫忆、德普、中达……因为这颗大都会的“纽扣”——从一座城到另一座城,外来资本从香江跨到湘江,从长三角大上海、从深穗、从闽南跑到家门口,有时只要一个站点的名字的更替。也正是在这块热土上,长房集团、美林(中国)控股、嘉盛、运达、新康桥等湖南本土地产资本方大展宏图,意犹未尽。
城市中国背景下,在这块物产丰富、美丽富饶、商贸发达、生态宜居、文体配套完善的热土上,资本英雄们筑家造城,风情万种。
当圭塘河开始愉悦地畅想秦淮河的风韵的时候,万家丽大道上的长沙一些有着国际人居志向的楼盘已是“万家灯火”——作为一个外向型的国际新区,政企联动下的武广新城国际新区板块国际新区雏形初具。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理想,一个区域有一个区域的志向。大都会对于武广新城国际新区板块是一个新挑战,对于长沙城建和人居来说都是一个预言式的命题。
时间流转到2007年,在地产资本纵深挺进武广新城国际新区板块的关键年份,在未来大都会长沙营建一个具有国际志向的国际新区,成为这个外向型区域的现实选择。
武广长沙站开工,是区域中心城市、未来大都会长沙的一个重要国际注脚;彰显长沙大都会志向的武广客运专线板块,是国际大都会长沙营建中的重要节点和动人细节。在这个向度上,政府、资本、民众的智慧,以期探寻到一个“平衡”的践行样本。
武广新城国际新区板块这一方充沛着外来资本与本土资本交融汇聚竞合发展,新兴城市移民聚集大都会的大热土上,到底将诞生一个什么样的国际新区,我们将拭目以待。
武广客运专线长沙站开工了,长沙大东城崛起国际央区最好的时代已经来临,三湘父老矢志不渝的国际人居志向不肯停歇,湖南城建的史诗巨著正在激情抒写,一个让三湘大地惊艳的崭新时代已经来临——大都会长沙正向我们走来。
新闻链接:长沙再造100平方公里国际央区
武广长沙站将在100平方公里左右的大范围内,按照“一中心四组团”的功能布局,打造城市副中心。今日,长沙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按照最新规划,区域内地铁站将设站于火车站下,使得通过国铁、地铁的衔接,常规交通与快速交通的衔接,实现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零距离换乘。目前规划在进一步完善中。
100平方公里荒地将成国际央区
据悉,2006年12月19日,《武广铁路客运专线长沙站周边地区概念性城市设计方案》全国评审会召开,确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的方案为优胜方案。之后,长沙市规划院对概念性城市设计进行了整合和深化。修改之后的长沙站周边地区功能定位由“交通枢纽、商务功能和配套居住区”调整为“中南地区区域性的铁路客运中心和具有商务功能的交通枢纽型城市副中心”。在用地布局中,商务功能用地适当地减少,重点满足了交通枢纽配套设施用地,商业、服务功能用地也增加了。
车站周边核心地区内部道路规划为“四横两纵一轴一环”的方格网体系:四横即劳动东路、曲塘路、香樟路、湘府东路,两纵即新花侯路、红旗路,一轴即杜花路,一环即出入车站的专用高架快速环道。
区域在空间上规划“一核两轴四组团”的结构:“一核”即以车站交通枢纽为中心,结合浏阳河沿江发展带,规划服务于长沙乃至长株潭的商业商务中心与文化娱乐休闲中心,共同构建规划区内的发展核心。“两轴”以发展中心核,片区服务中心为发展节点,结合未来长沙城市发展,与未来长沙城市发展轴向保持一致。构建规划区东西主轴,同时也将形成新城的景观主轴,展示长沙东大门的城市形象。其中新站周边核心区功能布局将形成“一中心四组团”,即一个商务商业中心和两个滨江居住组团、两个居住组团。
区域产业定位为:现代服务业:为长株潭地区提供高品质的商贸、金融、咨询、会展等服务;商业:主要为规划区服务,发展部分高端商业为长株潭区域服务;休闲娱乐产业:文化活动、游乐。居住:为规划区的就业人员提供居住空间。
两车场分别办理南北、东西作业
按照设计,长沙站设于城市的东侧,京珠高速公路以东的黎托乡,距既有长沙站7.0千米。车站北距牌楼站34.948千米,南距新株洲站40.044千米,根据近、远期新长沙站客运作业量,按构建区域性中心客运站的构想,新长沙站共设到发线10条,咽喉两端各设一组“小八字”渡线,450×12×1.25(米)站台6座,12米宽旅客进站地道1座、6.0米宽旅客出站地道2座,站房按线下式3000人规模设计,位于线路的右侧。站内设有两个车场,分别办理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客车作业。共设到发线26条(含正线),站台13座。办理南北方向客车的车场设到发线16条(含正线),站台8座;办理东西方向客车的车场设到发线10条(含正线),站台5座,近期将作为动车组存车场。站房的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其中客运用房约5万平方米。
车站平面布置:新长沙站客运车场按横列式布置,动车运用维修所及综合维修段与车站正线立交疏解后引出设于车站东南方向的侯照村,距车站约2.5千米。动车运用检查所设动车组出入线2条,与车站正线立交疏解,动车所内共设动车组存放线16条。综合维修段在动车组走行线上出岔,设于动车运用所的东侧,共设各类库线5条、大机停放线2条、走行线1条。
车站纵断面设计:车站站坪、动车运用维修所、综合维修段均设于平坡上,与正线立交疏解的一条动车组走行线设了一段1040米、千分之三十的坡度。
旅客流程设计:新长沙站车场填高2-4米,站房设计为线下式,站房与站台以地道沟通,共设三座地道,旅客进出站流程设计为低进低出。
车站道路及排水设施设计:京珠高速公路(市区内为东三环)在车站西侧约1千米从北向南与武广客运专线并引通过。机场高速公路在车站北咽喉外侧下钻客运专线与车站垂直通过,南端城市主干道香樟路穿京珠高速公路东延后可达车站劳动东路穿京珠高速公路后东延可直达新长沙站站前广场,另外新长沙站附近还有多条城市道路支线可达车站及动车运用维修所、综合维修段、公路交通极为方便,通段、所的道路可就近衔接。连接机场与主城区的轻轨规划从车站经过。车站站坪范围均为填方,没有排水、灌溉、排洪等不同用途的涵洞,车场路基坡脚外拟用梯形纵向排水沟贯通,在适宜位置衔接排水涵洞,纵向排水槽设于车场到发线与站台间,经横向排水槽排出路基外。
车站用地设计:车站及段,所共计征用各种建设用地2513亩,其中包含策划站及段、所生产生活设计建设用地400亩。
低密度开发磨盘洲
按照专家意见对概念性城市设计整合方案的修改,城市景观形象得到突出:对杜花路景观轴线,西止于京珠高速,将轴线南北高层建筑后退一定的距离,拓宽横向空间尺度,使原方案狭长局促空间变成为舒展开阔的空间,进一步突出轴线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轴线本身承载的交通压力;同时车站前广场轴线两厢靠近车站的建筑失单后移并降低高度,突出车站建筑的核心地位和标志性。
车站绿化环保及景观设计:因车站基本位于填方上,排水设计比较简单,拟对路堤边坡设计坡脚墙收坡,并进行边坡景观设计,坡脚外进行绿化环保设计。绿色防护设计上:坡面采用三维立体网或立体植被网喷播植草防护及拱型骨架内喷播植草防护;景观设计上:在确保行车和设备安全的条件下,在线路两侧坡脚外5-6米处栽植灌木,株距为1米;在坡脚外7-8米处栽植一排小乔木,8米以外栽植两排中乔木,乔木株距、行距为3米、2米。
磨盘洲规划:相关专家在综合考虑了必要性、经济性、适用性、施工难度等情况后,取消了磨盘洲200米以上的标志塔,并最后决定磨盘洲只做低密度开发。
安置用地规划:本次规划采用高强度建设、优化环境质量的集约化安置方式,将平均容积率提高到2.0,在核心区的西南向将布置32公顷村民安置用地,规划核心区内现有村民约1.3万人。
国铁、地铁间零距离换乘
按照规划,轨道交通2号线和3号线将引入新长沙站,承担车站对外交通任务。地铁2号线与3号线平行垂直下穿武广新长沙站,并在武广客运专线站场下设新长沙站与地铁换乘。新长沙站地铁站为地下两层“侧、岛、侧”换乘车站,车站呈东西走向,布置在武广新长沙站出站通道下方。地铁站出入口与武广新长沙站出口通道还将统一考虑,在不影响武广出站客流的前提下就近布置在武广出站通道中,使武广的出站乘客能快捷进入地铁车站,有效地疏解客流。
长沙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它的新理念主要体现在高速铁路车站叫枢纽内通过国铁、地铁的衔接,常规交通与快速交通的衔接,各种交通方式之间实现零距离换乘;规划专用人行步道系统,实现行人与机动车分离;通过规划车站专用高架系统,扩宽思路节约集约土地等等。规划将交通枢纽建设与城市长远发展紧密结合,充分考虑到高速铁路为核心的交通枢纽的区域带动功能以及城市远景发展可能性。通过100平方公里左右的大范围的概念性规划,描绘黎托新城的发展蓝图,预留城市发展空间。规划还考虑沪昆高速铁路的建设,控制预留站场用地。
地下商场与停车场完善配套
按照设计,火车站广场标高主要为37米,商场、停车场均位于地下。以新花侯路下穿道与周边辅道组织车行流线,内外均以立体方式组织流线关系,做到人车分流,地面部分中心区为站前集散广场和休闲景观广场。
“考虑到充分集约节约用地,将把主要交通与换乘系统设置在广场地下一层。地下部分主要为停车空间,综合考虑公交汽车站、长途汽车站、社会停车场、出租车停候车站以及部分商业辅助配套设施,实现进出站的人车分流。地下社会停车场可设置成为双层停车空间。”规划局负责人介绍,按照这样的设计,在地下商业方面,地下商业部分经由跨越下穿新花侯路的天桥可与新花侯路西侧可开发的地下商业空间相联系,带动地下空间的整体开发和利用。
此外,广场中还将设置坐凳、饮水器、公厕、电话亭、小售货亭等服务设施。
武广里程
武广客运专线途经鄂、湘、粤三省。根据规划,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北起武汉新火车站,南到广州番禺的新火车站,全长995公里,途经25个车站。
湖北:路线全长173公里,境内设武汉、新乌龙泉、新咸宁、新赤壁4座车站。
湖南:路线全长518公里,境内设14个新火车站——新临湘、新岳阳、新荣家湾、新汨罗、牌楼、新长沙、新株洲、中路铺、新衡山、新衡阳、新耒阳、高亭、新郴州、杨梅山。
广东:路线全长304公里,境内设新乐昌、新韶关、新沙口、新英德、新清远、新花都、新广州7个新火车站。其中仅韶关-花都段,就设计了39座大中桥、特大桥,以及20座隧道、2座框架桥和1座公跨铁桥。
武广时间
2003年初的十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湖北代表团37名代表、广东代表团30名代表不约而同地提出议案,希望国家尽快立项,建设京广铁路客运专线。两省代表认为,纵贯湖北的京广线是我国的交通大动脉,但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现有京广线运输利用率已到极限,特别是京广线武广段(武汉至广州),已成为京广线的瓶颈。
2004年7月21日,国务院批准武广客运专线项目建议书。
2004年12月3日,武广客运专线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
200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建设规划》确定:2005年开工建设武广客运专线,并计划2010年建成。
2005年6月23日,投资近千亿元的武广高速铁路在长沙浏阳河大桥桥址宣告动工。
2007年5月28日,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段首片900吨箱梁在汨罗市麻园坡特大桥工地架设成功,湖南段正式进入路面施工阶段。
按照计划,武广专线2009年年底建成、2010年正式开通运营。专家预测,到2030年,将会有1亿多人次乘用武广客运专线。
武广技术
今日,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有限公司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武广客运专线质量体系共有工程试验室、监理单位试验室、施工单位试验室三级机构,所有混凝土原料进入现场时,必须经过这三道关。同时,施工中的每道工序都要受到铁道部质量监督总站、铁道部质量监督分站、武广公司检测中心、武广公司各分项目部试验室、监理总站试验室、监理分站试验室及施工单位试验检测中心、中心试验室、工地试验站的层层检测。此外,武广专线还具有如下技术特点:
1、正在建设中的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是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重型箱梁的设计制造,是全线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2、武广客运专线试验段将在我国首次采用德国技术,系无碴轨道。试验段按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中国研制出的国产“先锋号”、“中华之星”机车组(最高试验时速分别达到292公里、321.5公里),将可能在试验段应用。
3、武广专线应用的信号安全技术,实行数字化全程监控,已在武九线试验成功,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4、武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时速达350公里的32m预制混凝土整孔箱梁作为武广高速铁路施工中的控制重难点工程项目融合了众多的高标准与新技术。要达到350km/h 32 米(900T)双线整孔箱梁主要承重结构使用寿命100年、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的目标要求,最关键的技术控制点主要有四项。一是箱梁耐久性控制。二是收缩、徐变引起的上拱度控制。三是梁体混凝土早期防开裂技术控制。四是预应力的精确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