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从泵王崛起看品牌塑造自主创新造强势品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8-17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转自慧聪网  作者:慧聪网工程机械行业频道
核心提示:从泵王崛起看品牌塑造自主创新造强势品牌
      在建设正酣的苏通大桥工地,三一重工的混凝土泵送产品再一次成为我国重点工程建设的主力设备,而三一重工专为该工程量身订制的90CH2122D超高压泵承担了306米目前世界上最高的主桥墩混凝土泵送任务,再一次让人们分享了三一的自主创新成果,更让人们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打造强势品牌树立了信心。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经过50年的发展,已成为门类基本齐全、具有相当规模的支柱产业,可生产16大类、150个系列、3000多个品种的工程机械产品。绝大多数产品供应国内市场,部分出口到国外,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其余40%从国外进口。中国的工程机械市场也经历了由洋品牌独占天下、国产品牌初步崛起到走出国门的转变过程。  

      目前,我国工程机械在国内市场已拥有了一定的品牌企业,但真正能与国外品牌相搞衡的品牌却屈指可数。而三一重工经过12年的发展,已成为混凝土机械行业中国第一品牌,全球排名在前三甲之列,被业内赞誉为“中国泵王”。  

      有业内人士称,三一拖泵创造的混凝土泵送高度绝不是偶然,这是三一长期以来坚持走自主创新发展之路,实施打造强势品牌的长远战略与举措的结果。  

      自主创新举措之一:开发核心技术打破进口垄断  

      产品的技术含量是打造强势品牌的前提条件,能够成为强势品牌的产品绝对不是低档的、仿制的,而是必须能够代表国际一流的技术水平,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工程机械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含量产品80%以上依赖进口。依赖进口,缺乏自主研发能力,这正是中国工程机械造就强势品牌的主要瓶颈。  

      “与其引进技术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沦为‘生产车间’,不如另辟蹊径,以自我创新掌握发展主动权。”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的话掷地有声。  

       当初,三一重工自主研发的第一批产品,在泵送混凝土到160米高度的时候,再也上不去了,质量也不稳定。因为当时混凝土输送泵的核心技术——液压控制技术主要掌握在日本和德国等国外公司手里。梁稳根想到了合资,他走访了日本、欧洲的十几家公司,收获的却是前所未有的辛酸和耻辱——国外企业对中国企业采取了重重的技术封锁。梁稳根发誓:一定要利用人才、自主研发,赢得世界对三一人、对中国的尊重! 
    接下来不到半年的时间,三一通过对混凝土输送泵机械、液压、电气系统进行彻底改造,终于彻底解决了泵送系统性能不稳定的问题。1994年,三一重工第一台拖泵在湖南长沙诞生,这是三一从材料工业转向机械制造业的第一件产品,也是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式系统拖泵。  

      为拥有更多的核心技术,三一创造性地把泵送系统全液压换向、柴油机转速计算机闭环控制、全自动高低压切换等新技术应用到混凝土输送泵系列产品上,使得该产品成为国内品种最多、规格最齐全的产品。三一拖式混凝土输送泵迅速崛起,使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急剧下降,并使公司经济效益快速增长。从2000年起,三一拖泵一直占领了国内48%以上的市场,成为国内第一品牌,并远销南亚、中东、非洲、北美、东欧等地。混凝土泵车的臂架技术也是一项关键的核心技术。

      2003年9月,世界最长臂架56米混凝土泵车在三一成功下线,三一全年泵车产销量再一次稳居全球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长臂架、大排量泵车制造企业。而由三一研制的65米世界最长臂架泵车也将在今年内面世。这些,都标志着三一在混凝土机械领域已进入世界最先进水平。  

      “能够把混凝土源源不断送上摩天大楼工地的混凝土泵最早出现在国外,但是混凝土泵输送高度世界纪录却是中国技术制造出来的,是中国泵创造并保持的。2002年9月,在香港国际金融大楼施工现场,三一混凝土泵将混凝土送上了406米的施工面,以将近100米的绝对优势,打破了国外老牌企业创造的308米的世界纪录……”2005年12月2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创新中国”系列报道,以三一混凝土输送泵为实例,向世人推介了“十五”期间中国制造业的伟大成就。  

      今年初,在全国科技大会上,三一重工“混凝土泵送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项目摘取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与此同时,三一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自主创新举措之二: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能力  

      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为1.90亿,只占销售收入的1.88%。研发投入的严重不足,也成为制约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造就强势品牌的一大关键。而三一重工每年将销售收入的6%到7%投入研发,这是中国同行业平均水准的3-5倍,目前的研发力量足以支持每年150亿元的销售规模,研发能力已经成为三一的核心竞争力。  

      三一重工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三一重工研究院是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拥有1000余名研发技术人员,建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的研究,其中“基于转运车的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及信息化制造”和“混凝土泵车臂架智能控制技术研究”两个863项目于今年3月通过了科技部验收。  

      目前,三一重工在长沙、昆山建造了两大制造中心,在长沙建立中央研究院,在人才密集的上海、北京、深圳、沈阳、重庆等地设立研究院,就近指导产业园区的生产制造,围绕核心产业进行适当的延伸,共享三一集团研发创新的最新成果。  

      自主创新举措之三:实施专利战略强化专利保护  

      不重视专利保护,同样是中国制造企业不能打造强势品牌的一大重要原因。从目前的专利申请总量看,外国在中国申请专利注册的比重约占70%以上,而我国的专利申请量仅占世界申请总量的10%左右。与此相反的是,三一重工一直以来都将专利申请保护与科研开发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自创业以来,三一集团高层领导就将实施专利战略,加强专利保护当作提高科技水平,保持自身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开拓并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梁稳根董事长等公司高层领导,都具有极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公司主要技术领导都是多项专利技术发明人,其中国内知名液压专家、三一重工执行总裁易小刚,就是65项专利的发明人。  

      为做好知识产权工作,三一重工建立了知识产权委员会,制订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规范了公司专利的申报程序及其它知识产权工作流程与要求,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技术创新的全过程。  

      2004年,三一率先在工程机械行业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信息港,所有研发人员可以检索浏览,并能方便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专利说明书全文,从而提高了调研究开发起点。这一知识产权战略平台的建立,使得三一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技术创新”。  

      通过自主创新,三一用12年时间开发了22个系列、110多个品种的产品,拥有了247项专利,其中混凝土泵送机械共申请75项专利,授权20多项。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王景川考察三一时评价说,三一重工创建以来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建设,走一条技术跨越之路,开发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产品,并形成了规模效益,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支撑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行业水平的迅速提升,产品趋于同质,消费者需求日趋个性化、选择多样化,特别是在走出国门、眺望国际大市场的时候,工程机械行业的市场竞争将会愈演愈烈。而可以预见的是,当新一轮竞争展开时,强势品牌无疑将成为企业“攻城掠地”的杀手锏。  

      尽管中国工程机械的品牌建设仍需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但从三一重工混凝土机械产品的崛起,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要想打造出强势品牌,真正与进口品牌相抗衡,应该侧重于某一个产品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开发出产品的核心技术,从而取得在这一领域的领导地位,成为这类产品的代名词。 

      三一混凝土产品的第一  
      1994年,三一重工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排量、高压力混凝土输送泵。  
      1996年,三一重工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举行的世界混凝土泵送竞技大会上夺得国内第一名。  
      1998年4月,三一拖泵在深圳赛格广场创下钢框结构建筑垂直泵送混凝土300.8米的世界纪录,赢得“中国泵王”美誉。  
      1998年,三一重工研制成功国产第一台37米混凝土输送泵车。  
      2003年,国内最长臂架泵车在三一重工成功下线。三一成为亚洲第一家自行研制开发50米以上长臂泵车的企业。同年,三一泵车销售突破500台,产量跃居全球第一位。  
      2003年,三一重工研制出世界第一台三级配混凝土输送泵。  
      2004年,三一重工21台泵送设备承担了世界第一高楼阿联酋“迪拜塔”的混凝土浇注工程。  
      三一重工最新研制的65米世界最长臂架泵车将在今年内面世。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