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三一重工副总微博揭短中联 总裁否认遇危机裁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7-30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中广网
核心提示:三一重工副总微博揭短中联 总裁否认遇危机裁员
  据报道,同处湖南长沙的工程机械巨头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用自己的行动向人们阐释了什么才叫做“同城死敌”。27日,一位名叫梁林河的微博用户在网上爆料说,中联重科卖给乾泰集团的200台挖掘机,根本就没有卖出去,目前这些挖掘机还滞留在中联重科的停车场上。

  为了表示自己没有说谎,这位名叫梁林河的网友,还配发了一张图片。在这张图片中,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挖掘机排列在露天空旷的基地上。梁林河在微博中发表评论说,“壮观、也悲哀,银行和股民的钱换成了一堆废铁,成了一道悲壮的风景线,我真担心詹总不知道下面发生了什么。”

  梁林河所说的“詹总”,指得是“中联重科”的董事长詹纯新。今年5月份,内蒙古乾泰集团一次性购买中联重科土方机械公司200台挖掘机,总金额达到3亿多元,这是中联重科有史以来单笔最大销售订单,也创造了中国挖掘机行业单笔销售新纪录。但是在梁林河看来,内蒙古乾泰集团已经病入膏肓,公司倒闭在即,哪里有能力支付3亿多元的费用?这些停留在中联重科基地,并未转移到内蒙古乾泰集团的挖掘车,就是乾泰集团已经不行了的明证。中联重科是吃下了“采取销售零首付,激进的营销引来的恶果”

  为何这位名叫“梁林河”的网友,对中联重科这家公司如此痛恨呢?这位名叫网友“梁林河”,与中联重科的同城对手三一重工副总裁梁林河同名同姓。虽然微博没有实名认证,但是从他去年到现在发表的言论来看,他说的内容有七成与三一重工有关,剩下的三成都是关于“中联重科”的消息。而在梁林河的微博自我介绍中,他将自己的座右铭写成了“为民族工业的崛起而努力奋斗”。唯一的目标是摘取工程机械行业皇冠上的明珠。

  记者试图联系这位“梁林河”的网友。但一直没有得到回复。而三一重工公司相关部门,也没有确认这位“梁林河”网友的真实身份。

  三一重工:不确定,如果是他,也是他个人的言论,微博只是个人的言论,我们也没办法确认。

  中联重科则在深交所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针对梁林河的言论作出澄清。中联重科表示,经初步调查核实,内蒙古乾泰集团运行正常,并未倒闭,目前乾泰与中联重科的各个销售订单均回款正常,无拖欠情况。“梁林河”发布微博的内容纯属造谣,属于不负责任的评论,公司将会就此事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澄清。

  近几年来,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之间,从来就不缺少争吵和斗争。

  “2006年的短信门”:2006年9月21号,中联重科官方网站上发布信息说,江苏无锡一台44米中联泵车在施工时发生臂架断裂事故。虽然事后查明,这是一起因操作不当而引发的事故,但某些竞争对手针对产品客户群利用手机短信等传播手段制造影响,蓄意扩大中联产品的负面影响。中联重科执行总裁张建国对此表达了强烈的不满。有媒体指出这个竞争对手就是三一重工。

  “2011年行贿门”:2011年4月,自称三一前员工在网上爆料三一重工在新疆项目上存在行贿行为,尽管中联在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三一重工行贿门”事件与中联重科公司毫无关系,但仍遭到媒体广泛质疑。

  “2012年竞购门”:今年2月,三一并购德国工程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之后,有业内人士透露,中联也参与了普茨迈斯特的并购。但因违反双方保密协议,先行将并购详情上报发改委,被德国方面视为违约而取消合作。

  “2012年锁机门”:今年4月,三一透露,混凝土设备竞争已到了最后的疯狂阶段,竞争对手开始在四川大范围锁机。暗中讽刺中联早前以低价抢客,其结果因客户未能如期付款,中联要以锁机强制停用等方式逼使客户付款。而中联则反驳三一才是零首期发起的罪魁祸首,否认在四川大规模锁机。

  自从三一重工的董事长梁稳根获得中国首富的称号之后,三一重工就像是好运走到了尽头一样,开始厄运缠身。从今年上半年以来,三一重工频频陷入“裁员门”、“过度扩张”等负面新闻。

  一季报显示,三一重工的一季度利润同比增长5.3%,但是去年同期,三一重工的利润同比增加了135%,差距巨大。同时应收账款同比大增67.8%,达到了116.5亿元人民币。

  近期,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在接受采访时,就上半年发生在三一重工身上的各种新闻进行了回应。首先是三一重工一季度只有利润同比增长5%的事。向文波认为,利润下降是正常的事,主要是因为经济下滑导致的。

  向文波:三一的经营情况非常健康,至少根据我们上市公司一季报的情况来看,三一重工还是有5%的利润正增长,整个行业都是大幅下滑,有的下滑幅度超过80%。现在很多媒体解读,三一重工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里面的龙头企业,三一重工出了问题,中国经济肯定出了问题,他们把三一看成了中国经济的一个风向标。

  对于网上盛传的三一重工将研究生发配到车间,进行实习,是变相裁员的说法,向文波表示这并不是事实。

  向文波:刚刚毕业的研究生、大学生都会安排车间实习的机会。这几年因为高速增长,生产任务太多,忙不过来,我们的员工都在加班加点,所以说没有机会、也没有精力对这些新进入的员工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实际上是我们在补课。

  向文波说,三一重工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裁员。三一重工公司每年员工的新陈代谢量都占总员工的20%,如今三一重工的只是更新了10%的员工,完全是一次很正常的更新。

  向文波:完全正常,去年年底我们的人数大概是66000多人,现在我们的员工是57000多人,加上改制剥离出去3500人,现在的减员大概在5000人左右。每年我们的自然流动率大概是23%,半年时间内流动10%,完全是正常的。经济形势确实比较平淡,我们的增速下滑,我们有意的控制了新员工的招聘。

  而对于公司应收账款过多,是否存在资金链隐患的质疑,向文波并没有正面回答。他只是说公司账面资金还有60多个亿,足够用了,不存在还不上货款的可能性。

  向文波:媒体说三一重工帐面的现金太少了,才60多亿。其实去年年底我们账上现金是120多亿,但是因为这样财务部受到董事会的严厉批评,有这么多现金意味着必须多付出不必要的银行利息,也就是财务费用。财务部被迫还掉了部分贷款,这就减少了我们账上的现金。但68个亿的现金对我们已经足够可以支付任何款项,三一的应付帐款在行业里面是最少的,说明我们拖欠的货款是最少的。

  也许是受到了太多的质疑,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对于“三一扩张太快,资金链容易断裂”的说法很气愤。他说,自己公司从成立以来就没有融过资,完全靠自己的活过来的。现在公司具有很强的融资能力,根本不怕没钱花。

  向文波:三一这20年来从来没有遇到过没钱花的困难。三一重工是一家在中国A股上市的公司,2003年上市,募集到9个亿的资金,到现在为止我们整个从资本市场就只募集到了9个亿,但是迄今为止现金分红是37个亿,这么多年我们完全靠企业的盈利和自有资金实现了公司规模的快速增长。现在三一重工的上市公司大股东仍然持有这家公司64%的股权,公司市值将近一千亿,我们每减持10%就可以带来一百个亿的现金,我们每增发10%同样也可以带来10%的现金。从资本融资的这个角度、从股权融资的角度看,我们的空间还非常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