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拼搏在节约资源的领跑线上(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5-11-28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转自中国建筑时报  作者:中国混凝土网
核心提示:拼搏在节约资源的领跑线上(下)

      每万吨散装水泥可为国家节约优质木材330立方米,水1.5万吨,电力7.2万千瓦时,煤炭78吨,烧碱22吨,减少水泥因袋装破包造成损耗450吨,还可节省一批装卸工人的劳动。广州“散装人”正是凭借这雄辩的数据大力推“散”,去年发“散”600多万吨,今年可望再创新高。

      曾聆和主任说得好,节约创造价值。每万吨散装水泥可为国家节约优质木材330立方米,水1.5万吨,电力7.2万千瓦时,煤炭78吨,烧碱22吨,减少袋装水泥因纸袋破裂造成的损耗450吨,还可节省一批装卸工人的劳动。这是节约资源最有说服力的事实。这些年,广州“散装人”一直处在节约资源的领跑线上,为发散工作奉献着智慧与热情。
    
      走进广州市散装水泥办公室,墙上一面面锦旗和奖牌,足以印衬着这群平凡人的不平凡之所在。正是他们的辛勤工作,才赢得了施工企业对“发散”普遍赞同,从不愿使用到被动接受,从勉强接受到积极使用。
    
      国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把建筑业和建材业列为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明确提出要“提高水泥散装率,发展商品混凝土”,将发展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97年,广东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广州市建筑条例》,用法规的形式规定“建设和施工单位应当使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1998年,市政府颁布了《关于扩大建设工程使用散装水泥和商品混凝土范围的通告》, 2003年又修订了该《通告》,进一步扩大了我市建设工程必须使用散装水泥和商品混凝土的范围,从广州八个“老”行政区扩大到花都、番禺、从化、增城的城区和建制镇镇区范围内建设工程。不但明确规定这些区域内的建设工程必须使用预拌混凝土,不得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而且对规定范围外的建设工程使用水泥总量达500吨以上的,也要求使用散装水泥或商品混凝土、禁用袋装水泥。广州“散装人”注意以政策为导向,切实加强了“发散”管理,使广州“发散”工作成绩喜人,始终荣居全省首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散装水泥的关键取决于市场。广州“散装人”把工作的重点从过去侧重发散逐步转移到“既抓发散,又抓用散”上来,以使用促生产,以生产保使用。一方面加强对发展散装水泥有关政策、法规和重要意义的宣传,以取得使用单位的共识、理解和支持。他们将与发展散装水泥有关的政策文件汇集成册,广为散发。将政府有关推广散装水泥的通告广为张贴到各施工现场。在人流量多的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室外大型电子屏幕上滚动播出推广散装水泥的标语口号,让推散工作广为人知。
    
      伴着对社会对人类的执爱,广州市散装水泥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达成共识:帮助人们树立“用散”意识义不容辞。他们在全国性、省市级建筑类建材类报刊上开设专版及专题宣传,广泛宣传发展散装水泥的好处--节省包装费用、改善劳动环境、有利身心健康、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有利于文明施工、减少交通堵塞、减少噪音和粉尘污染、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技术进步、保护生态环境等等,让群众了解推广散装水泥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大好事。并煞费苦心地制作一大批印有推广散装水泥口号的小礼品送到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既温馨又传情,寄传播于情谊,寓宣传于实用。他们还在宣传形式方面不断创新,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建立广州市散装水泥宣传网站,使之成为各建设施工单位方便快捷了解业务办理程序、了解散装水泥政策法规和本市发散情况的窗口。广州“散装人”正是凭借这种精神大力推“散”,赢得了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的行动支持,使去年发“散”量超过600万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在发展散装水泥事业上取得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解决在发“散”过程中的科技难题。为此,广州市散装水泥办公室牵头组织了多项科研攻关,仅2003与2004年就与广州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完成了四个科研项目,主要致力于发展预拌混凝土和干粉砂浆的研究,以提高散装水泥后继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
    
      外国文学家雨果在他逝世前写下一句掷地有声的名言:“爱就是行动!”广州散装水泥办公室的员工把对散装事业的爱都倾注在行动上,积极营造有利于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发展的市场环境,让典型引路。如在广州市内环路、广州市新机场、广州市会展中心、广州大学城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竭力推“散”。在这些工程开工前,他们就把“推散”工作做到了各个环节,帮助业主和施工单位节省了建设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确保了工程质量,真正达到了水泥生产企业、建设方、施工方、监理各方多赢的效果,大家皆大欢喜,收到了示范效应。

      从化因经济相对滞后,推散工作难度较大。广州市散装水泥办的同志将其作为一块“硬骨头”来“啃”,该办领导多次带领工作人员进驻从化调研,协调解决各种矛盾与困难,终于帮助从化建立起了第一个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实现了从化混凝土企业“零”的突破。
    
      一些企业反映,搅拌车、散装水泥车在营运中受到交通管制,并且费用偏高、成本增加等问题。广州市散装水泥办领导先后多次与公安交警、教管、公路规费征稽管理部门协商,将国家鼓励扶持散装水泥的一些政策告知他们,使散装水泥车、搅拌车的有关费用得以减免,进城、停靠难等问题也迎刃而解,有效地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了企业发散用散的积极性。
    
      广州散装办还主动争取城管综合执法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使散装水泥管理工作走上了依法管理的轨道。近几年来,执法部门配合市散装办依法推“散”,竭力抓好文明施工,有效地遏制住了现场搅拌、噪音扰民的现象。现在八个“老”城区搞建设已基本上实现了“水泥散装化”、“混凝土预拌化”,四个“新”城区也“推散禁现”工作也初见成效。据测算,去年市区噪音就减少60%多。城管执法人员说,过去用袋装水泥现场搅拌,不仅污染严重,而且噪音扰民现象不断,有时一个晚上要接到几十个投诉电话,咱们执法队似乎成了“救火队”,常常这里还没处理完,那里又来电告急,为处理违章施工弄得一通宵睡不了觉是家常便饭。有位执法队员告诉记者,承建孙逸仙纪念堂医院瑞宝门诊楼的某建筑工程公司违章现场搅拌,用了10吨袋装水泥,执法大队依据《广州市建筑条例》第46条第6款对其处以500元罚款。在执法实践中,这一做法起到了较好的推“散”作用。

      广州“散装人”本着发展不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人本理念,正积极探索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良性循环发展途径,致力于发展预拌混凝土和干混砂浆,预示着广州未来的“推散”工作将不断攀上新的台阶

      谈到未来的打算,曾聆和主任显得成竹在胸:未来的形势对我们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但我们都会从容面对。他说:“纵观世界经济发达国家预拌混凝土工业的发展状况,其预拌混凝土的快速发展和预拌率的迅速提高离不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专用设备的支持,更离不开深入人心的法制观念和强有力的执法手段作保证”。
    
      俯仰我国预拌混凝土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存在问题,参考国内外发展预拌混凝土的先进经验,市散装办的工作人员表示:
    
      --加强科学研究,加大科技投入。我国混凝土预拌率与发达国家相比,相距甚远,要追上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关键要依靠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混凝土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加大科技投入。要进一步加强对混凝土传统性能的深入研究和综合开发。混凝土的传统性能包括强度、耐久性、工作性和经济性,强度和耐久性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关系到工程的维修费用以及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工作性和经济性则分别关系到施工技术需要和建筑工程总造价。为此,要加强这四大要素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要素一:通过对配合比设计、拌合物水化反应机理和硬化物特性的深入研究、择优选用各种原辅材料(关键要选好减水剂和微集料)、改进生产工艺,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及其稳定性。
    
      要素二:加强对外加剂(特别是高效减水剂和塑化剂)的开发和利用,以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达到初凝时间长、塌落度衰减慢、泵送性能好、免振、自流平、自密实的工程效果,同时降低外加剂中有害成分的含量指标。因大多数外加剂中CI-含量和碱当量普遍偏高,对钢筋混凝土具有腐蚀作用,因此,要努力降低其含量或者探求采用高新科技提高施工机具对低流动性混凝土的适应性,以便尽量少用甚至不用这样的外加剂。
    
      要素三:进一步深入研究各种可用工业废渣的性能改良和再生利用措施,变废为宝,以降低混凝土生产成本,提高其经济性。同时,也利于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并提高混凝土的“绿色” 含量。
    
      要素四:重点加强钢筋锈蚀、冻融循环、碱骨料反应的化学作用以及抗力和荷载变化对混凝土破坏机理的研究,找出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以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重点要解决好改善混凝土的孔结构,提高其抗渗、抗冻、抗炭化能力;抑制碱骨料反应,提高其抗化学腐蚀性能;降低水化热和环境温度差异,防止温度裂缝产生;提高体积稳定性,减少混凝土自身收缩。
    
      --努力促进混凝土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多年来,我国科研与生产脱节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要让科研成果从“象牙塔”里走出来,使其转化为生产力,必须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创造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和配套的服务体系,使科技体制与经济体制和生产体制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生产脱节的问题,使科学研究更好地面向经济建设,让最新科研成果及时产业化,以促进预拌混凝土业、建筑业乃至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加强法规建设,依法推进预拌混凝土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在发展预拌混凝土方面尚没有统一的权威性的国家法规,造成各地预拌混凝土发展极不平衡,推广难度大,使用袋装水泥现场搅拌的情况还很严重,而预拌混凝土企业却任务不饱的现状,为充分利用闲置生产力、减少资源浪费、保持城市环境整洁,立法推广预拌混凝土、禁止使用袋装水泥和现场搅拌已是燃眉之急。因此他们建议,应及早制定并颁布国家一级的《预拌混凝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以便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从而加快预拌混凝土业的健康发展。
    
      --市散装办的同志还建议,对现场搅拌者征收环境治理费和预拌混凝土发展基金,已预收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不予退还,以进一步加大对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缩小现拌与预拌混凝土之间的成本差异;除此之外,对未经批准、擅自违法现拌的施工企业要严惩不贷,以逐步减少现场搅拌,为预拌混凝土的发展创造和提供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把科学技术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促使生产工具不断革新。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型全自动生产线应当成为预拌混凝土生产的最主要设备,高压混凝土泵作为预拌混凝土施工配套的快速传输工具,是混凝土行业进步最明显的物质标志。再次,科学技术与原材料相结合,促进原辅材料(水泥、砂、石、掺合料和外加剂等)多元化、优选化,废水废料再生化、环保化,产品多功能与高性能化。此外,科学技术与生产管理相结合,使生产力各要素的组合达到最优化,从而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重视技术进步,紧追世界潮流。他们表示,要重视资源综合利用,应当把电厂脱硫石膏代替天然石膏,将汽车废弃轮胎、废弃的电脑外壳等废旧物资都用作水泥工业燃料,让废弃资源二次利用降低水泥制造成本,也给社会环境保护作出有益的贡献。与此同时,要大力推广干混砂浆。曾聆和告诉记者,干粉砂浆是将干粉状的细骨料、粘结料与添加剂等均匀混合,用袋装或散装的形式运到建筑工地,加水后就可直接使用的砂浆类建材。上世纪50年代末,欧洲就广泛应用干混砂浆这种预制产品,很快被迅速推广使用。
    
      广州“散装人”把发电厂燃烧后从烟囱排出的粉煤灰通过专门设备收集起来,按一定的比例给预拌混泥土每立方配0.1吨粉煤灰,据了解,现在广州每年要消耗预拌混凝土1800万立方,按此计算,需用180万吨粉煤灰。这种废物利用,可收到一举多得的成效:既增强了水泥的流动性,又降低水化热;既能减少裂缝,又能增强集配的合理性;还能节省100多万吨水泥消耗。试想,如果让这180万吨粉煤灰飘散到全市,地面的灰尘可能达5、6厘米的厚度,还不知有多少被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从中吸进体内?
    
      经历了30年风风雨雨的一茬又一茬广州“散装人”,为发展散装事业付出了许多许多,但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深知,自己是在干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他们的成绩有目共睹,将散装量从1975年的1.1万吨发展到2004年的611.69万吨,这610多万吨散装水泥的使用为广州城区减少了多少粉尘污染,为营建清新洁净家园做出多少贡献,谁也无法统计。
    
      在全球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矛盾日益尖锐的大背景下,依赖高资金投入和资源环境的高消耗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路子已经走到了尽头。2004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12%,淡水15%,钢材28%,水泥占50%,且付出了生态和环境破坏的代价。因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节约资源能源”、“维护绿色家园”是广州“散装人”奋斗的目标。他们将继续默默耕耘、不懈努力、永不满足、永不停步!因为他们肩负着广州人民的期望--“维护”广州蔚蓝的天、“维护”广州洁净的地,为使广州蓝天白云天数更多,为使广州空气环境质量更好,他们脚下的路将永无止境……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