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混凝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上海长江隧道上行线贯通 世界最大直径隧道在上海诞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6-04  来源:中国混凝土网  作者:上海市建设机械行业协会
核心提示:上海长江隧道上行线贯通 世界最大直径隧道在上海诞生 

  上海长江隧道上行线盾构进入了长兴岛的接收井,至此,隧道股份提前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万里“长江第一隧”的首条隧道的建造。

  2004年12月28日,作为国家特大型交通项目的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启动了。隧道股份承担了其中的隧道工程项目的施工。这个名列当今世界隧道规模前茅的超大型隧道位于上海市东北部,连接上海市陆域和长兴岛,是长江隧桥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隧道穿越南港水域,长约8.9公里,隧道内径13.70m,外径15.0m,分上下层,上层为双管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为轨道交通9号线预留空间,以配合“三岛联动”开发计划。

  长江隧道工程以“长、大、深”著称,“长”——盾构一次性掘进距离长达7.5公里,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大”——所采用的两台超大盾构的直径达15.43米,堪称世界之最;“深”——大部分施工要在江底完成,而最深的埋设深度将达到55米。在多项“世界之最”光环的背后,长江隧道工程风险之多也是前所未有的,隧道建设者面对的是太多的未知,迎接的将是一场严酷的挑战。
在盾构长距离推进中,一系列世界隧道工程建设史上从未遇到的难题迎面而来。如何让超大直径盾构掘进后成形隧道的稳定;如何在地下几十米的土层中精确地引导盾构到达目的地……对隧道股份来说没有任何成熟经验可以借鉴。

  为此,负责施工的项经部组织了科技攻关,以技术部门为主导、全体员工为基础,超前实施了上海市科委登山计划,对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和风险点进行专题攻关。通过严谨科学的方案编制,正确指导各项工作。并以国家“863”课题《超大特长越江盾构隧道关键技术研究》为主导,推进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在黑暗深邃的江底,一系列世界隧道工程建设史上从未遇到的难题,都一一化解。隧道人取得了结构全寿命耐久性技术、盾构机开挖面稳定研究、盾构机进出洞技术等十余项科研成果。

  庞大的盾构日夜向着长兴岛稳稳地推进。盾构内,各类指示灯闪烁不停,两侧墙壁上红色的泥浆管与绿色的水管齐唰唰地延伸到隧道深处,特制的双头运输车在隧道中来回穿梭,从天而降的铁臂将块块管片凌空抓起,一路飞行,送到盾构的最前沿……隧道人在平均四十多米深的长江江底创造出盾构单日单条推进26米、单月单条推进556米、单月双条推进1032米的骄人记录。同时,还建造了用于人员安全转移和工作联系的江中联络通道。在长达7.5公里的隧道中,共设8条连接通道,它们将相距15米的两条隧道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要在距离江面平均埋深大于30米处,开挖江底联络通道,风险极大。长江隧道首次实施盾构一边推进,一边开挖连接通道的新技术。2008年1月2日隧道股份经过周密布置和精心准备,打开了第一条连接通道的钢管片,仅仅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实现了首条连接通道的顺利贯通,目前已完成3条通道施工。

  2008年4月初,“长江1号”盾构顺利地穿越了长兴岛大堤,进入岸上段推进。为让“长江1号”盾构顺利进入长兴岛工作井,盾构的第一根钢管的垂直顶升开始了。垂直顶升就是在液压千斤顶的作用下,将一根内径为33.9公分的圆形钢管从隧道顶部管片预留孔顶出地面,然后进行地面测量工作,再调整盾构轴线,最后让盾构准确地沿着轴线进入接收井。

  难能可贵的是,在盾构进入接收井的过程中,隧道股份采用了盾构“水中进洞”的新工艺,确保了截面积将近190平方米的巨大盾构安全进入接收井,为目前国内首次采用,较以往进洞方式具有超前的科学性与安全性,这也为今年下半年即将进洞的“长江2号”盾构提供了丰富的施工经验与科学依据。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企业

©2006-2016 混凝土网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12楼 服务热线:021-65983162

备案号: 沪ICP备09002744号-2 技术支持:上海砼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0482号